“安知風雨夜,複此對床眠”,這是弟弟對哥哥的思念,但對於君王之家弟兄間,這是奢侈。

君王的家庭往往就像一艘破船,風吹浪打,頭破血流,你不去搶一塊幹木板,就可能被漩渦卷走。公元前307年秋天,秦武王扛鼎,以二十四歲低齡而死,倉促得連個小兒子都沒有生下,這就導致了秦王族的內訌。

秦武王的哥們兒--群公子開始爭奪權力,他們都有一位名義上的總媽媽,就是秦武王的生母,也就是秦武王的老爹(群公子共同的爹)“前秦惠文王”的首席媳婦。

“總媽媽”想讓群公子當中,人緣比較好的公子壯上台。

這裏,群公子們還有一個來自楚國的二媽媽,叫作羋八子(名字起得很隨便,楚國人也就隨隨便便地把她嫁到秦國來了,當了秦惠文王的助理媳婦)。

“二媽媽”羋八子有一個幫手,就是她老弟魏冉。由於魏冉在秦惠文王、武王時多年用事,握有實權(是一個陰森森的家夥),他終於把一半楚國血統的公子稷推上了王位,是為秦昭王(羋八子所生)。

秦昭王年紀小,雖然剛從燕國留學回來,但是沒學到什麼東西,其實那是在燕國做人質,諸侯之間互相派兒子到對方家裏當人質,由來已久。他上台以後,跪坐在禦案後麵,把媽媽、大舅寫的草稿給念了一下:“加封大舅,不是,念錯了,加封魏冉為將軍,掌管鹹陽內外所有衛戍部隊。請領官印,虎符--”

魏冉很得意。

“我媽,對不起,念錯了。加封羋八子為--太後,執掌朝政。退朝!”

於是,宣太後羋八子、將軍魏冉開始執政,三年後,公元前305年,他們遭到了群公子的總媽媽一派的武裝抗議。魏冉揮動鐵腕,流血鎮壓,把公子壯、公子雍殺掉,其他群公子中“不善者”全部屠戮,所謂不善者,就是不乖者。總媽媽被秘密處死,總媽媽的大兒媳婦(秦武王的王後),被勸退回娘家魏國。

至此,秦武王的群哥們兒中,幾乎就剩少弟秦昭王了,親媽和親媳婦也死掉或出亡了,而秦國也在白色恐怖中流逝到了秦昭王第三年。

齊、楚兩國很好地利用了這寶貴的三年光陰。

前麵已經說過,在秦武王死去,秦昭王即位這年(公元前307年),楚懷王基於更早五年前派出特務召滑在越國臥底搗亂,這年就向東用兵,一舉吞占了越國,得到江浙大地。楚國從春秋初期的百裏彈丸,此時發展成為縱橫湖北、安徽、湖南、江浙、雲貴七省,北含河南南部的南陽、南括湖南森林,東到大海,西扼三峽,盤踞長江中遊、下遊沿岸的巨大水怪--揚子鱷。楚人對於中國的最後統一和漢民族形成,功不可沒。

楚懷王利用吳越之富和江海之利,發展本國商品經濟,楚國黃金多,把金子做成一塊方板,切成二十二小塊兒,掰開零用,成為列國唯一的金幣。因為掰下的每塊分量不會完全相等,所以支付前還要用天平先稱一下重量。楚懷王還頒給了封君“鄂君啟”一個節,節是圓筒狀的青銅物,憑此在水陸車船運輸貨物可以免稅。沒有此特權的商人當然是要征稅了。

楚懷王心滿意足,到了下一年,秦昭王第二年,公元前306年,他展開齊宣王寫給他的誘惑信,讀到:“大王何不與寡人並力,以收韓、魏、燕、趙,成為合縱,率領諸侯,則破秦必矣。您從前受欺於張儀,亡地於漢中,兵挫於藍田,天下之人莫不替您心懷憤怒,可是您卻要侍奉秦國,好好想想吧,好好想想吧!”

楚懷王下群臣討論。令尹昭睢說:“大王雖然向東取得了吳越,但這不足以雪恥,必須從秦國手中奪回漢中,才算足以雪恥於諸侯。秦武王年前猛攻韓國宜陽,韓和魏因此都有了脫離秦國的傾向。如果大王按來信說的,與齊國聯合,而韓、魏必然跟從,我們楚、齊、韓、合縱,秦國人恐懼,必然就歸還漢中。”

楚懷王自丹陽、藍田大戰以後,跟秦國一直就是平常的邦交關係,聽了昭睢的主意,楚懷王當即宣布接受齊宣王提議,楚、齊再次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