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若能封鎖邊境,和齊王絕交,我張儀願獻上商於之地六百裏(合現在五百華裏,從陝西東南的商州,到河南西部的淅川,是入秦的東南大門,內含天險武關)。”

秦、楚互嫁閨女,在春秋時代就有了,是當時楚國為了對付北方霸主晉國,於是改成“楚秦之好”,春秋時代兩國一直是盟友,張儀又把這意思提出來了,派秦女做大王的箕帚之妾(打掃衛生、捂被窩的高級服務員),秦、楚互相嫁娶閨女,兩國長久作為姻親之國,又可白得大片土地,何樂而不為呢?

楚懷王聞聽,滿心高興,趕緊酒肉招待張儀,生怕伺候不周,張儀回去,不夠盡心辦這個事了。酒宴過後,楚懷王召集自己的人宣稱:“商於之地,早就是我們楚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討論如何回收領土的問題,機會難得啊,張儀同誌已經承諾了,回去給我辦這件事。請大家都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眾臣趕緊舉杯:“恭賀大王,賀喜大王,收複國土,先王百戰經營所不能實現的,大王一朝獲申,恭賀大王!”

“好,前麵許多同誌表了很好的態度看法,部分同誌還未積極響應呐兮。”

陳軫說:“我也來講幾句吧,我和張儀先生從前在秦國有過共事(對,他就是被張儀排擠到楚國來的),我從前在秦國當‘外交部長’,知道張儀的為人,此人不可輕信。現在他看重我們楚國,割地給我們,全是因為齊、楚聯合,威逼了秦人東大門--商於武關和函穀關。如果我們失去了齊國,對秦人構不成致命威脅,秦人何必還看重我們呢?所以,必然賴掉所割土地。大王您被張儀所騙,一定憤恨,東緣圍駐商於的大軍,攻打商於,從而構冤於秦人。秦人構怨,齊人絕交,兩國之兵必然聯翩而至,我們偉大祖國就沒法招架啦!”

“你閉上你的烏鴉嘴不要再說啦。寡人的計劃甚善,不煩一人,不廢一兵,你等著看我的談判成果吧!”

陳軫的分析非常深刻,可惜是螳臂當車,楚懷王卻被眼前利益蒙住心竅。他也是一心急於為祖國做些大好事,以無愧於先祖,取悅於人民,得誌於朝廷,在臣子麵前也有光,在楚國各大家族中間,也增加王族的說服力和政治資本,終於抓住張儀這根稻草,想走致富捷徑,唉。但是,通春秋戰國來看,一國執政官許諾割送某塊土地,或者兩國交換某些土地,沒有不如期兌現的。大國之間的誠信,即使在戰爭年代,也都是盡力維護的。像張儀這樣睜著眼騙人的事,還幾乎沒有過,以後也沒有過。所以,楚懷王無論如何,是無法懷疑張儀的。

楚懷王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與齊國斷絕邦交。然後楚使者跟著得到楚懷王厚贈的張儀去接收土地。

張儀抱著犀牛角、象牙美玉回到秦國,剩下的就是如何擺脫楚使者糾纏的問題了。張儀招待楚使者吃泡餅,吃完從飯館出來,剛一上車,張儀就唱,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相邦先生,您喝醉了吧。”沒等楚使者問完,張儀一個趔趄,栽到車底下去,當場骨折,老汗疼得直流,抬回家去靜養。

一連三個月張儀不出門,也不上朝。楚國使者急得天天借酒澆愁,在朝堂門口、旅館門口和張儀家門口,三點一線,拎著酒瓶兒,來回打圈兒。趁這寶貴機會,秦國調動那些剛剛派往趙國和義渠新攻占區的集團兵(今年剛擊敗趙軍於山西離石,虜趙將趙莊,前年則攻取了西戎“義渠國”二十五城),以及守衛主要城池的“銳士”常備軍,以重大兵力增援東南“商於之地”守衛。又聯合韓、魏兩國,切斷楚軍後腰,形成對楚軍的西、北、東三麵包圍。

楚懷王遲遲沒有得到商於之地,心想,是不是秦國人認為我和齊國絕交得還不夠徹底啊?於是他也著急了,怕國內其他大家族看他的笑話,急了,派一個大嘴巴的勇士,東上兩千裏,去痛罵齊宣王。齊宣王大怒,派稷下學宮的辯士們一起對罵。齊國立刻命令在函穀關、武關一線的齊軍,徹底取消對盟友楚軍的支持。

楚人孤獨一枝被剩在中原西線戰場,傻愣愣地等著秦人來割他們的腦袋。這時候,楚使者還指望割秦國人的地呢。終於有一天看見張儀拆掉石膏,出門放鷹來了,趕緊撲上去拜求:“張儀先生!!!張相邦啊!!!”好像見了親娘。

“唉!”張儀急了,“你怎麼還沒去接收土地啊?從某某到某某,六裏土地,你趕緊去拿啊!”

楚使者拎著酒瓶兒就急了:“我隻聽說是六百裏,沒聽說是六裏啊!”

“什麼六百裏,我本來是個小人物,哪能有六百裏土地給別人呢?就那六裏是我的封地,都給你啦。”

啊?使者趕緊扔了酒瓶,寫信,用馳道快車,飛報楚懷王。楚懷王得知上當,大為震怒,次年,公元前312年,楚懷王發出部分軍隊,由景氏家族的上柱國景翠為將,率軍北上,圍攻韓國的雍氏(今河南中部禹州),以加大對函穀關的進攻力度,並牽製韓國不得助秦,然後楚懷王動員駐紮中原西線大兵,以大將屈丐為統帥,從函穀關南到武關一線,全麵攻打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