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嬰有一天對齊威王說:“司徒、司空、司馬、司士、司寇,這五個官您得考核他們呀。”

“怎麼考核?”

“每天逐一聽取他們的工作彙報,數次閱讀他們的公文報表。”其實沒必要這麼頻繁。

齊威王說:“每天聽取他們五個彙報,我會厭煩的啊。”

於是,幹脆授權給田嬰,讓他每天聽取這五個人彙報。田嬰就成了這五個大官的直接領導,漸漸實權在握,又被封為靖郭君。這是封君,封地在薛地(今山東南部滕州,和劉邦的老家江蘇沛縣很近)。把國家土地一部分分封出去的做法,在時人看來是對國家實力的一種削弱。當時齊國的敵人(比如楚國)就樂得去看齊國這樣自行斷臂。

野心勃勃的田嬰,真的要鬧獨立了,甚至把薛地修上城牆,變成國中之國。進可以攻,退可以守。

田嬰豢養的門客,好些跑來勸諫,遭到了被打出門外的待遇,再來的都不許通報。最後就剩下一個人在門口發誓:“我就講三個字,就三個字,多說一個字我不是人,我讓你烹了我。”

於是他小步快走,直趨堂上:“海大魚!”說完,尥著蹶子就要出去。

“你等一下--哎,說你呢!”

“我可不敢拿死當兒戲。”

“不至於,你說吧,什麼意思?”

“所謂海裏的大魚,網攔不住它,鉤牽不動它,可一旦擱淺,螻蟻都可以到它腦袋上開飯。齊國就是您的海水,您在政府裏混好了,區區薛城算個什麼,您一旦失掉齊國撐腰,薛城即使修得天高,猶然無益於事呀。”於是田嬰趕緊命令停工。

齊威王死後,田嬰又繼續給齊宣王當相國。他長期當相國的工作成就就是“曆事二王,齊不加廣而私家富累萬金”,攢了很多錢。

田嬰一共有四十多個兒子,可見田嬰的媳婦很多,其中正媳婦(夫人)是“聘”來的,這是按照正式的婚禮程式進行,先派人到對方家裏請婚,得到同意後再派專人送聘禮,然後確定迎娶的吉日。最後,女方派專人護送新娘,男方遣人迎親,非常隆重,算是“八台大轎抬進來的”。她生下的兒子就是家族的嫡長子,未來家族的繼承掌門人。當時家族內權力世襲的製度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就是媽的地位決定兒子的地位,而不是兒子的智商決定地位,這樣可以避免爭嗣內訌。

“納”是另一種娶媳婦的辦法,一般指攻克敵國以後,敵國公卿大夫當了俘虜,戰勝者把他們的女兒或者媳婦娶過來,就叫“納”。聽上去不是那麼尊重,沒有八抬大轎了。比如妲己、驪姬就是這樣,屬於姬妾了。

“嬖”(念幣)是寵幸的意思,一般是大夫等官吏犯罪後,男的當奴,妻女有的成為諸侯、大官家的女仆,一邊幹活的時候,由於勞動帶來的身體仰俯,曲線畢露或者春光乍泄,一下子勾起了在堂上看書的主人的性趣,撲上去扒掉衣服就high了一次,就像西門慶強暴春梅那樣,當然文雅一點的也未必當場騎上去發作,可能慢慢地收到房裏享用,像賈赦老頭子軟硬兼施收鴛鴦那樣。這個女子就叫“嬖人”,地位是最低下的。立嬖人為夫人是非禮的,好比讓小保姆當了女朋友。

“妾”主要是買來的,買來的地位當然也高不了。“烝”也可以,就是兒子繼承老子的姬妾,這在當時不算非禮,跟繼承爹的房子、院子、箱子、櫃子一樣。而且被烝的妾地位很高,是候選的夫人,一旦正夫人沒生下孩子,被烝的妾的孩子就可以當家族接班人。

總之,嬖、妾的地位是很低的,弄不好老公死了,還要跟著殉葬。孟嚐君的媽媽,就是田嬰的一個賤妾,具體是買的、搶的還是小保姆出身,就不知道了,總之很不受重視就是了。而且,最糟糕的是,她在五月五號這一天生產的孟嚐君,按照當時的命理學研究成果,五月五號生的孩子,男孩會克爹,女孩會克媽。

孟嚐君剛好就是個男孩,長得半大以後來見老爹。

田嬰大怒:“不是讓你媽不許生你嗎?怎麼你還是生出來了?”

“為什麼?”

“五月五號的孩子,長到門楣一樣高的時候,就要克爹!”然後趕緊比量孟嚐君的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