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鍔/文
你現在讀到的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的女作家、社會活動家海倫·凱勒的自傳。這是一本偉大的書,因為它的作者是一位從小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人,她既看不見五光十色的世界,也聽不到鳥鳴蟲叫,她的世界不僅充滿了黑暗,而且一片寂靜。當然,她也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學會說話。可就是這樣一位有著悲慘命運的女孩,最後不僅學會了書寫,還憑著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學,而且一生出版了十四部作品!那麼,她是怎樣衝破命運給她設下的重重阻礙,努力來擁抱這個有著光明與聲音的世界的呢?
海倫·凱勒出生於1880年,據她的母親回憶,小海倫從幾個月大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超越常人的敏感,她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地上搖晃的樹影有時都能吸引她的注意。細心的母親看到小海倫聰明、可愛,不禁為自己生了一個聰明的女兒而心滿意足。可是,喜悅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在一歲半的時候,小海倫有一天突然發起了高燒。高燒一直不退,醫生束手無策,認為這個幼小的生命即將逝去。
就在家人傷心絕望的時候,有一天清晨,小海倫的燒突然退了。家人和醫生都很驚喜,認為這簡直是一個奇跡。可是持續的高燒導致了嚴重的後遺症,小海倫漸漸的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到了。
年幼的小海倫並不知道自己與別人有什麼不同,天資聰穎的她在五歲之前,就已發明了幾十種手勢來與家人交流。
比如她餓了的時候就做出切麵包和塗抹黃油的動作,想吃冰淇淋的時候會做出把自己裹住然後發抖的動作。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絕頂聰明又相當敏感的小海倫漸漸明白了自己與眾不同。她發現別人都是用嘴說話,可是她卻用動作。她試著把手放到別人正在說話的嘴上,可是卻一點兒不明白別人在說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想要表達的情感也越來越複雜,手勢根本不能準確傳達她的意思。當她怎樣比劃,別人也不明白她的意思的時候,她就會大發雷霆,又踢又叫,歇斯底裏地哭鬧一番。
小海倫的脾氣越來越暴躁,憂心忡忡的父母不得不寫信給聾啞學校的朋友,請求他們的幫助。於是,一個改變小海倫命運的人來到了她的麵前,她就是一生與海倫相伴的安妮·莎莉文小姐。
安妮出生於1866年,比海倫大十四歲。她的少年時代也是在淒慘中度過的。她兩歲多的時候,罹患了嚴重的沙眼,由於貧窮耽誤了治療,視力一天天惡化。更不幸的是,在她八歲那年,她的母親因為肺結核去世了,而酗酒的父親竟然狠心拋棄了她和妹妹、弟弟三人。後來由於好心人的幫助,妹妹被姑母收養,而小安妮則和弟弟來到了救濟院。救濟院的一位神父曾經想辦法幫助小安妮治眼睛,可是失敗了。1880年,就是小海倫出生的這一年,救濟院迎來了一個考察團,小安妮抓住這個機會,向考察團喊出了自己的心聲:我要上學!於是,在考察團的資助下,小安妮來到了帕金斯盲人學校,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兩年後,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安妮在勤工助學幫助旅館清理房間的時候,認識了一位熱心的房客,這位房客給小安妮介紹了一位技術精湛的醫生,經過這位醫生的兩次治療,小安妮的視力竟然恢複了一半!雖然看東西還是有些模糊,但小安妮還是喜出望外。
1886年,二十歲的安妮·莎莉文從帕金斯盲校畢業了。
這一年,小海倫已經六歲了。無法與人溝通的苦惱折磨著她,使她時不時地發脾氣、摔東西,哭得聲嘶力竭。小海倫的父母知道必須得想個辦法讓小海倫學習怎樣與人溝通。小海倫的父母帶著她來到了華盛頓,找到了貝爾博士。貝爾博士建議他們給波士頓的帕金斯學校的校長寫信,請他幫忙物色一位盲人教師。
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正當安妮·莎莉文為畢業之後的去向發愁的時候,她接到了帕金斯校長轉來的這封信。於是,安妮·莎莉文收拾行囊來到了美國南部亞拉巴馬州的塔斯康比亞鎮。或許是安妮曾經有過失明的經曆,或許是她天性溫柔,總之她對小海倫充滿了十二分的耐心。她通過在小海倫的手心拚寫的方法教小海倫認識身邊的事物。她教的第一個單詞就是小海倫最親密的“夥伴”——布娃娃。
一遍一遍的拚寫和重複,終於讓小海倫懂得了單詞“doll”就是手中的布娃娃。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小海倫又認識了杯子、帽子、針、坐、站、走等等單詞,她終於在安妮的幫助下找到了通往世界的鑰匙。
世界上豐富多彩的事物很快燃起了小海倫巨大的熱情,她不知疲倦地學習著。隨著學習的進步,她與人的溝通也越來越順利,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亂發脾氣了。在剛能拚出不多的單詞之後,小海倫就在安妮的指導下開始了閱讀。
小海倫確實是一個感受豐富、感覺銳敏的孩子,她非常地熱愛閱讀。書籍給她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她從中“看”到了世界的美好。她如饑似渴地讀著,讀故事、讀科普、讀散文、讀曆史。
在安妮的陪伴下,小海倫用自己的觸覺感受著大自然的涼風暖日,水流花香,同時盡情地汲取著書中的知識。在十三歲的時候她就已經通讀了希臘、羅馬和美國的曆史,十四歲的時候又學習了德語和法語,甚至還有數學。在她十六歲那一年,她進入劍橋女子中學學習,她決心要像正常人一樣考入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