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軍中武學的練法以強身為主,殺法就那麼簡練的幾個套路,還是以彼此配合為主。一切武技隻是為了更快的出刀命中敵人所以別指望這類武技有多好看。
所以,楊奉明的拳法非常的簡樸,毫無看頭。
朱弘昭看的是套路技巧,楊奉明的拳術比他差1點,楊奉明的峨眉拳術講的是運用關節力量,短打為主。
而他因為練體術的原因,雖然沒有配套武技,可1招1式能連攜全身力量,故而爆發的力量更強。
武技就練法和殺法兩種,盧象升練功的刀重明製1百2斤,擱到後世就是1百4斤。這麼重的刀怎麼可能用來殺敵?所以盧象升的作戰用刀也93斤,不要覺得輕,鐵鍬才多重?你掄圓試試,就知道3斤的大刀有多狠了,基本上能連人帶馬斬成兩截。
1名名宿衛3麵而圍,挑著1盞盞燈籠,觀看著楊奉明武技。
宿衛都是軍官種子,絕大多數都有基層、戰場經驗,自然也看得出楊奉明的拳術要義。這也是武人練武時保密,殺人時不怕被圍觀的原因。練法決定殺法,讓人看去了練法,殺法被破解,也9成了自己的死穴。
再說練法是緩慢的,是需要不斷回氣的,很容易讓人看明白。而殺法,都是1擊致命或兩3招致命,時間很短別人也很難看明白。
“如何?”
朱弘昭側頭詢問,袁樞也是武技大師,道:“拳如槍,步伐穩如磐石。若是步戰,或許能與金國鳳將軍55開。”
金國鳳的勇力,基本上軍中將領青年1輩最強的,騎戰時誰都打不過金國鳳。當然,國朝步戰最強的是武善這個怪胎,沒人敢和武善過招。
那邊楊奉明收招,調整呼吸後拱手行禮,俯身,等待皇帝的意見。
當今皇帝的武技也是很強的,天賦異稟,也是戰陣拚殺過的,1手弓術更是獨步天下。
“朕聽聞佛門少室山少林寺武技不俗,楊先生如何看?”
“回稟君父,草民隻知少林出身大家有新都耕叟,不知他人。”
感覺說的不夠全麵,楊奉明繼續說:“少林全不知槍,竟以其棍為槍,少林去棍則無槍也。”
“那爾峨眉如何?”
聽到新都耕叟這個字號,朱弘昭挑挑眉,這可是江湖上的老字號傳奇,可依舊是1個笑話,這個人早生了4年,好死不死碰上了戚繼光。
程衝鬥,徽商子弟,程安、程新的族老。少年時胸懷從軍之夢,按家裏的意思去北京做買賣曆練,半途卻跑到少林寺習武十年。深感棍術難以軍用,又研習槍術,拜槍法名師李克複和劉光度,單刀則傳自1代倭刀大師劉3峰。
當時與戚繼光有過交流,他正屬於戚繼光看不上的那1類人,是匹夫之勇,也9分別。隨後軍中戚繼光化,程衝鬥這類人徹底沒了出頭的機會,地方官連舉薦的心思都無。
他自己善於融會貫通,推陳出新,因而武技達到出神入化之境。族人程伯誠喻為:“其擊刺時,雖山崩潮激,未足喻其勇也;烈風迅雷,未足喻其捷也;積水層冰,未足喻其嚴且整也。”
鬱鬱不得誌,便回鄉教授鄉裏子弟,並組織子弟兵保衛家鄉,相當於1個保甲,1時家鄉1帶盜賊潛跡,百姓安居樂業。縣令侯安國讚道:“宗猷所攜子弟兵,雖不及數十人,然可當數千之用。”
程衝鬥有《耕餘剩技》1書流傳後世,包括《少林棍法闡宗》、《單刀法選》、《長槍法選》、《蹶張心法》4部武技。現在65歲,也在南京混日子,顧夢麟還為朱弘昭推薦過程衝鬥,畢竟顧家程家是姻親,提攜程家是份內之責。
楊奉明拱手回答:“峨眉之法,既精既極,非血氣之士,日月之工所能學。俗家弟子中,沙家與小民之楊家2脈,專為戰陣而設,乃保家衛國之武學。”
道門研究武技,也不會給自己惹麻煩,故而又有俗家弟子這類說法。不然你1個門派研究戰陣武技,讓人揪住小尾巴,不死也要脫層皮。
“保家衛國,這是武人之所以存在之根本。賜爾銀幣1百以周轉度日,授爾武學教授1職,還望精益求精,宣揚武風。”
“臣楊奉明叩謝君父!”
武學教授,在官場上什麼都不是,可在江湖上,是了不得的東西。楊家出1個武學教授,那意味著楊家可以開宗立派,成為江湖上的豪門。
開什麼玩笑,程衝鬥是世家的人比士林背景還要難纏,楊奉明是道門的人,這才是自己人。武學教授再不重要,也是京營軍中總教頭,也是參與廠衛人手訓練的存在,哪能找個外人來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