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兵役策的鋪開,圍繞著徭役問題,很多事情也9浮出水麵。貫徹兵役策,是袁可立這1屆的根本大政,也是政績所在。
物資價格有跌漲,就連真金白銀也有跌漲,而人力是不會有太多貶值份額的,這在朱弘昭看來是最保值的東西。兵役策貫徹後,朝廷每年最少能有8百萬的免費勞力做工,什麼事做不成?消耗的隻是糧食,這8百萬勞力1年時間足以再修1道長城!
以前給官員免稅、免徭役的份額是一種福利,也是彌補寶鈔發俸祿帶來的損失,是一種補償性的俸祿。就像1條小隙縫,開了這個口子,官員庇護親族、家丁逃稅成了常態,尾大難除。
人口統計後,還遺留不少問題。如官員真正該庇護多少人?是按著製度徹查,還是看人情,繼續稀裏糊塗弄下去。
兵役策除了增強基層組織力、增加國朝免費勞力外,另1個作用就是從官員口裏掏肉。
趙儀擔心大量出現舉人,導致徭役數量下降、稅收下降。同時大量舉人的出現,與官員一樣享受這種福利,會將這個問題尖銳化,讓很多人不得不麵對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不好解決,等於和所有官員的收入做鬥爭。
這不是嘴上可以嚷嚷的節操道德問題,涉及到實際收入,嘴上很老實,手可不會老實。下起黑手來,可以黑的突破天際。
畢竟,朝堂中該收拾的人都已經被收拾了,餘下的官員哪個沒有功勞?
所以,這件事很難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拖下去。拖到老1輩一起戰鬥的官員退下去,再解決這個問題。
拖時間是不是辦法的辦法,按著如今官方人口暴增帶來的科舉名額暴增,隻會激化這個矛盾,提前讓這個問題浮出水麵,以至於不得不解決,不能繼續拖的地步。
沒吵,朱弘昭可以念感情不對老1輩官員下手,也為了穩定。
可後進的官場新銳,1個個不會在意這些東西,他們更在意的是將老1輩打翻在地,隻有空出大量的官位,他們才能順順利利的擠上去。
如今將府是少壯派掌事,1個個行為激進,給了染料9敢開磨坊。
相府這邊也是這麼個問題,老1輩更無節操,先後見風使舵活了下來,中層官員卻沒多少。換言之,相府有斷代的趨勢,缺少45歲到55歲這1茬的中堅力量。
也因為朱弘昭提拔萬曆44年以後的官員,導致相府官員平均年齡並不大。老1輩的下去後,真不好找一些足夠穩重的人來。
這些少壯派為了上位能掀前輩的桌子,那為了利益,反抗後續的改革,更為大膽的這些人,說不好連皇帝的桌子也要試著掀1下。
說白了,朱弘昭火速提拔起來的新銳缺少被鬥爭被欺負的經曆,沒有老1輩那種起起伏伏的沉澱,1個個銳氣十足,缺少打磨,自然相對於老1輩,少了1分敬畏心理。
官員福利帶來的這條口子,必須要封上。斷了口子名頭,下麵人也9沒有了理由。否則這類事情持續下去,不到2年時間,又能吃掉幾千萬的人口。
如何處斷這個問題,也讓他頭大。
繼位第2年9因為稅收的井噴現象,增加了官員俸祿,免掉寶鈔這類廢紙占據的份額,在原有的俸祿基礎上翻了3倍,減掉寶鈔注水份額,官員俸祿實際收入翻了56倍。
當時屁股不穩,是麻杆打狼兩頭都怕,9沒有改掉官員的福利帶來的1係列隱患問題。何況,當時也是走1步看1步,沒想太遠。
現在要改,也不好意思再下手。
畢竟官員們的想法他也理解,即大夥努力下,你朱家的天下稅收翻了十幾倍、幾十倍,大夥多掙1點合法收入又怎麼了?你連這點都舍不得,你好意思麼你?
空闊的奉先殿裏,朱弘昭沉吟著,思考著。
斷絕一切後患,是他的為人理念,也是1個君主該為後輩人的責任。
官員已經是統治階層了,獲得資源已經足夠多。不能繼續讓他們膨脹下去,錢糧資源到了中樞,到了他手裏,才能反哺民間,形成良好的循環。
否則這個腫瘤越來越大,會阻礙循環,以至於讓循環崩潰。
他不信任任何1個當官的對於收入、資源方麵的節操,他隻相信自己。
換言之,官員這類公仆,9該有公仆的樣子,需要1個揮舞鞭子的皇帝,代表百姓利益的霸道蠻橫皇帝。
自己可以監督下去,後麵的人呢?
奉先殿裏,朱弘昭忍不住長歎一聲。
捏緊拳頭,隻要活的夠久,足夠培養出第2個自己,第3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