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 心經 西天真經(2 / 3)

店員英語流利,態度親切質樸,毫無誇張做作之氣,她端來一杯清水,把一堆首飾堆在台上任我挑選,竟然轉身徑自離去。

一個麵色黢黑的中年男人路過,和我聊了會兒,看著他眼熟,猛醒他就是牆上照片裏和名流合影的老板、珠寶店的第七代掌門人。我給他拍了幾張照片,他說等會兒別走,我給你看一些名牌珠寶(Designer’s Jewelry)。

未幾,老板把我引進他的辦公室,淩亂的辦公桌上隨意擺放著幾個大大的金絲絨托盤,上麵珠光寶氣,放滿了各色項鏈、戒指、手鐲之類的珠寶,最大的一塊祖母綠竟大如嬰兒之手,在一堆鑽石中放著綠幽幽的光芒。

老板打開鐵櫃子,拿出一堆黑色的金絲絨盒子,每打開一個盒子,屋子中就綻出一道光芒,或綠、或紅、或粉,最多的是鑽石的璀璨。

他自豪地說多數設計出自他自己之手,說著,遞過來一個拳頭大小的東西:

“你看看這設計,擺在那裏是個珠寶盒,打開翻過來就是一個手鐲,這個價值25萬美金。”

那手鐲為暗銀製成,上麵滿天星般鑲滿了鑽石,最小的鑽石看起來也有三四克拉,我掂了掂,暗忖這麼重的東西戴在手腕上估計很快就半身不遂。

老板又遞過來一個牛角般的大東西,我雙手端起,上麵的鑽石更加碩大,密密麻麻,摸起來像是算盤上的小珠子,鑽石的純度看起來不是很高,也未切割出最佳的反射角,但勝在其數量和體積。

“這個項鏈的設計具有典型的羅加斯坦民族特色,價值50萬美金。”

輕描淡寫地,他仿佛在說一串毫無意義的數字,而我,則是在看大腦裏冒現的一張片子,片子裏一個華服新娘正枷刑般佩戴著這件沉重無比的首飾。

“跟我來!”

老板說著又意猶未盡地帶著我來到後院車庫,裏麵擺著兩輛鋥光瓦亮的古董勞斯萊斯、一輛三十年代的奔馳和一輛古老的凱迪拉克,他說搜集古董車是他的愛好。

告別了老板及店員出來,回到灰塵仆仆的街道,像是從牆上的美麗畫餅跌回現實。今天,毫無緣由地,做了一回“歡樂電影”裏的主角,捧到了至今為止這輩子拿過的最貴珠寶。

50萬美金,對於普通印度人來說是幾輩子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據說,有的窮人一天的生活費隻有10盧比,相當於20美分。

擁有財富並非罪惡,這個珠寶店的傳人雖然富有,但毫無驕橫之氣,處處流露出自然的優雅、良品、從容、教養和對人的信任,如果世人大都如此麵貌,實為社會之幸。

從印度回來後,在倒時差的無眠之夜,偶然翻看一部BBC拍攝的印度紀錄片,在介紹印度珠寶的一集中,我竟看到了那被毯子遮擋住的店門和麵色尚白的掌門人。他手裏依然拿著羅加斯坦風格的滿天星,說話依然不緊不慢,隻是容顏年輕了十幾載,不禁感歎歲月真是一把殺人刀,刀鋒過處,風華不再、青春枯萎。

三天後的清晨,背著包走下火車,再次踏入德裏。

左右翹望,突然發覺一切入眼之物都很親切。一個半月前剛剛到達德裏的時候,深感印度首都之落後、混亂和肮髒,可現在,當把半個印度逛遍之後再看,竟覺得它相當現代化,起碼,車站裏人人都穿著鞋子。

寄存了登山包,來到市中心的麥當勞,門口坐著一個智障的孕婦乞丐,頭上裹著黃色的頭巾,渾身泥土。一個半月前她就呆呆地坐在那裏,隻不過此時肚子大了些許。

狼吞虎咽地吃完飯,尋思隻剩下最後一件事未做,於是在桌子上鋪開德裏地圖,拿出一隻筆,放在地圖上一旋,那筆就滴溜溜地轉開去,最後筆尖指向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