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南端的寧安縣境內,距牡丹江市50千米,交通方便。
鏡泊湖的四周峰巒疊嶂,萬木崢嶸,湖麵水平如鏡。尤其是湖中著名八大景中的“吊水樓瀑布”、“珍珠門”,湖濱風景區中的“江壩子”、“蓮花湖”、“老黑山”、“鶯歌嶺”更是奇偉壯觀,秀雅宜人。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在鏡泊湖風光明媚之處,建築了許多結構精巧、別致的療養院和避暑山莊。其中聞名遐邇的“鏡泊山莊”,有國家元首下榻的高級別墅,被譽為“鏡泊之珠”。此外,鏡泊湖風景區中,還有保持原始風貌的“火山口原始森林”、深邃莫測的“鏡泊熔岩隧道”、令人神往的“渤海故國”等供遊人參觀遊覽。
水平如鏡的湖泊
鏡泊湖處於群山環抱之中,如從高空俯瞰,湖泊猶如嵌在叢翠青綠之中,好像灑落大地的一串明珠,故又名“串珠湖”,又似仙人墜落在群山中的一麵寶鏡,所以又叫“鏡泊湖”。如果追溯曆史,鏡泊湖原叫湄沱湖,唐代時稱忽汗海、忽汗湖,明清時稱為必爾騰湖,意思是“水平如鏡”,後來才叫鏡泊湖。
鏡泊湖地處鬆花江重要支流牡丹江的上遊,東北平原東部山地張廣才嶺的深處。它是由鬆乙河、大加集河、小加集河、房身河以及牡丹江上遊大小兩條水係彙集而形成的。南北長達45千米,呈乙字形。最寬處6千米,最窄處不到0.5千米,湖麵為90多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為45米,最深處74米。鏡泊湖在海拔350米以上,周圍山峰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最大的高山火山堰塞湖。鏡泊湖的湖水清澈,船行其中,上端是山色、雲彩,下麵也是山色、雲彩(倒影)。兩岸山巒綿亙,湖中島嶼點點,船行至山崖處,似乎有點三峽氣派。更奇特的是,這個湖曲折蜿蜒,實際上是由7個湖麵串連而成。小船轉過一個彎,又是一個大湖。難怪秦牧形容其風光時說:“山窮水盡疑無路,抹角拐彎又一湖”。
鏡泊湖由於接納數條河流的河水,水量豐富,年平均入湖水量達31.1億立方米。由於含沙量極小,水麵落差大,平均水頭達56米,已經建成發電的鏡泊湖發電廠,即利用湖水天然落差,采用壓力隧洞引水發電。目前發電隻利用入湖水量的一部分,占年平均水量的65%,還有很大潛力。
鏡泊湖水深又清澈,水質較好,天然餌料充足,湖水中生長著各種魚類,如紅尾、青、草、鰱、鯉、鯽、鼇花、折羅、大白魚等。其中湖鯽最有名,鱗橙鰭紅,肉美味鮮。近年又從長江運來花鰱和草鰱,從烏蘇裏江移來大馬哈魚種,鏡泊湖水產更是名聲遠揚。
鏡泊湖之美,不僅在於湖光山色,還和神話、史跡相聯係,猶如在閃光的珠寶上罩著一層雲霧迷離的麵紗,讓人著迷。在神話傳說中,“紅羅女”的故事很有情趣。美麗的紅羅女有一麵璀璨奪目的寶鏡,照到哪裏,哪裏便消災除禍,安樂太平。王母娘娘聽說後大為流涎,就派天神前來盜劫。紅羅女發現寶鏡丟失,急忙循其霞光,來到天庭,見寶鏡正在王母娘娘懷中,立刻上前去搶。就在雙方爭奪中,寶鏡從天上掉了下來,落人碧波萬頃的林海中,變成了風景綺麗的鏡泊湖。
那麼,鏡泊湖是怎麼形成的呢?大約在距今1萬年前的第四紀更新世中晚期,這裏附近發生火山活動,大量的玄武岩熔岩噴溢而出,熔岩流從西向東流到現在的瀑布附近,把牡丹江攔腰截住,就形成了這個高山火山堰塞湖。從湖泊規模來說,它是我國第一大的火山堰塞湖,僅次於它的是五大連池。
熔岩冷凝破裂,湖水便沿著斷裂的岩石傾瀉而下,形成吊水樓瀑布。這個湖所在的牡丹江河段是早期的地塹穀,斷裂作用所殘留於穀中的一部分原地麵,構成了今日湖中的島嶼。
充滿自然美、樸素美、粗獷美的鏡泊湖,和神話傳說、曆史古跡交織在一起,洋溢著一種特殊的情調。
湖上八景競風流
每年的夏秋季節,鏡泊湖區是碧水映青山,湖邊山花爛漫,湖中遊船點點,一派恬靜秀麗的大自然風光。其中吊水樓瀑布、大孤山、白石砬子、小孤山、城牆砬子、珍珠門、道士山和老鴣砬子,風光更是綺麗、雋雅迷人,被稱為“湖泊八景”,令遊人樂而忘憂,留連忘返。有詩讚曰:
褶曲湖山幾複灣,雲落清波若鏡天。北亭觀瀑聞濤吼,南流遊船入山環。水轉峰回疑無路,舟去途開別有天。此行一程九十裏,八景新奇得大觀。
吊水樓瀑布,是湖區八景之一,位於湖的北端。清澈如鏡的鏡泊湖水,緩緩地流到了牡丹江的出口處,突然下瀉,卷起千朵銀花,萬堆白雪,騰騰水霧飄在空中,在陽光的照射下,形成絢麗的彩虹,蔚為壯觀。該瀑布酷似聞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是黑龍江省內的第一大瀑布。瀑布寬45米,汛期時可達100多米,落差有20多米。由於落差大,水流急,具有很強的衝擊力,年長日久,竟將瀑底砸出了一個60米深的水潭。湍急的瀑流氣勢磅礴,發出雷鳴般的轟鳴,站在1000米以外的地方都能聽到。
瀑布兩側懸崖巍峨陡峭,巨岩崢嶸。站在崖邊向深潭望去,如臨萬丈深淵,令人頭暈目眩。一棵高大遮天的古榆樹枝繁葉茂,酷似一把天然的巨傘,盤踞挺立於峭崖亂石之間。斑駁的樹影中,一座小巧的八角亭榭依岩而立,人稱“望湖亭”。亭榭至瀑布流口築有鐵環鎖鏈護欄。古榆下有一條經人工鑿成的石頭階梯,蜿蜒伸向崖底的黑石潭邊,潭中水清見底,潭水波平如鏡。據測量黑石潭深達60米,直徑也有100餘米,每逢晴天麗日,光照瀑布,則有色彩斑斕的彩虹出現。環潭的黑石壁,還是一個天然的回音壁,它會把遊人的輕歌笑語,經圓型石壁的折射,清晰地傳到自己的耳邊。此壁可與北京天壇公園的“回音壁”相媲美。凡到過此處者,無不為這壯美的景色所驚歎。詩人曾為它留下“飛落千堆雪,雷鳴百裏秋。深潭霞飛霧漫,更有露浸岸秀”的優美詩篇。
關於吊水樓瀑布,曾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在瀑布的水簾後麵藏著一位聰明美麗的“紅羅女”,深受遠近青年人的愛慕。但她聲言無論是誰向她求愛,都必須回答“什麼是人間最寶貴的?”問題。消息傳開後,每日來向她求婚的人絡澤不絕。其中有勇士、有書生、有商人,乃至國王。勇士回答說:“人間最寶貴的是武力。”書生說:“人間最寶貴的是詩書。”商人說:“人間最寶貴的是金錢。”而國王卻回答:“人間最寶貴的是權勢。”這些回答,紅羅女都不滿意。於是,勇士含羞而去;書生浴恥而歸;商人傾寶於湖,不再提親。惟有國王厚顏無恥地呆立在“吊水樓”前苦思冥想不肯離去,最終老死在懸崖上,葬身於烏鴉腹中。如今,每當遊人到此,便不由得想起聰穎、美貌的紅羅女和她那發人深思的提問。
大孤山,是鏡泊湖中的一個島嶼。它像一頭水牛橫臥在湖中,埋頭飲水,生氣盎然。大孤山高出湖麵65米,麵積僅有1000平方米。
春暖花開時節,大孤山上開滿了杏花、李花、玫瑰花和興安杜鵑等五顏六色的野花,絢麗多彩,故有人稱它為“花山”。島上針闊葉混交林濃蔭蔽日,岸邊灌木叢生。山上古樹的須根因常年被湖水衝擊,已袓露在外,攀援於岩石裂縫之間,顯示出它頑強的生命力。大孤山北側,有一山路,從此路登臨峰巔,極目遠眺,滿目錦秀。遠看重巒疊翠、天水一色,湖上流光溢彩,煙波浩渺;近看雲靄浮漾,湖光波影盡收眼底。環境的優雅、靜謐,使人留連忘返。
抗日戰爭時期,大孤山曾是抗日聯軍的根據地,周保中將軍率領抗日聯軍,在此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大孤山為我國的革命戰爭記載了一段光輝的曆史。
白石砬子是一座白石層疊,錯落有致的白崖島,為湖中名景之一。它位於大孤山前的左岸,由三座白石峰組成,中間石峰高峻,左右兩座低矮,麵臨湖水,傲然屹立。島上常年堆積的白色魚鷹糞便,像無數塊巨岩粘在一起,層層疊疊,奇形怪狀,故而得名“白石砬子”。平時,白石砬子和鄰近的湖岸相接,當到了豐水期,石峰與鄰岸便被浩淼的大水相隔。遠遠望去,它形似身披白色盔甲的衛士,屹立於萬山之中,守衛著鏡泊湖。
每逢假日,垂釣愛好者三三兩兩地結伴來到這裏,在怪石下、樹叢旁,以其獨特的方式進行垂釣。垂釣者僅用小小的活魚做誘餌,即可釣上幾千克重的大魚。傍晚時分,崖下還常見到成群的紅尾魚躍出水麵,使平靜的湖水發出“辟辟啦啦”的聲響,泛起層層漣漪。
小孤山,位於中湖,距北湖30餘千米,高出水麵9米,麵積為大孤山的1/5。從大孤山上向西南拐,一路上看不盡的湖光山景,變化無窮。兩岸群山挽臂,青峰倒映;白雲在湖麵上飄動,魚兒在雲影中穿行。有時遊船穿過狹窄的湖麵,兩岸山崖有如傾倒,湖麵忽然被翠嶺群山鎖住,似乎水路已到盡頭。但一轉彎,又豁然開朗,一片開闊的湖水展現在眼前,給人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真所謂“柔波脈脈迎清風,碧巒倒映入湖中。是水環山山環水?輕撥船頭路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