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1864—1957年),生於湖南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並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後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20世紀中國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中國現代畫壇巨匠齊白石先生,之所以能在藝術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與他本人自強、勤奮密切相關,同時也是他從善好學的結果。
1920年前後,年近60的齊白石先生在國畫創作上已達到了相當高的造詣,盡管不少人對他的作品惡意攻訐,但更多的人是對他的作品愛不釋手。在這種情況下,齊白石先生卻總覺得自己的作品還不理想,還應該精益求精,超越前人,顯示新意。
一天傍晚,齊白石正在家中作畫,忽然一位學者模樣的人登門造訪。這人正是當時才華橫溢、技法全麵、立意創新的大畫家陳師曾。齊白石看到陳師曾親自登門,不禁有點惶恐,忙說:“陳先生光臨寒舍,鄙人不勝榮幸。”
陳師曾熱情地說:“我在榮寶齋看到先生的畫,特來請教。”“不敢!不敢!陳先生是譽滿京華的大畫家,還請先生指教。”齊白石謙讓地說著,並拿出平時的繪畫精品,請陳師曾指正。陳師曾看到這些精品,不禁無限感慨,一邊看畫一邊說道:“先生功夫很深,畫品很高,深得徐渭、石濤、八大山人的精髓。然而,您如能在此基礎上另辟蹊徑,變通畫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就錦上添花了。”
齊白石聽到陳師曾這誠懇的話語,感動得連連點頭。
“感謝陳先生肺腑之言,使我豁然開朗。”說完,他站起來,在屋中低頭踱了幾步,然後握住陳師曾的手說:“陳先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些年,我總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但總找不到症結所在。方才您一番指教,使我大徹大悟。過去畫畫我過於形似前人,而沒有超然之趣。現在我決定大變,即使賣不出一張,困死京華,也絕不後悔。”
自此之後,齊白石閉門拒客,苦苦鑽研,刻意變法求新。從1920年到1929年,年過花甲的齊白石通過十年艱難地探索,終於突破了自己,超越了前人,在藝術上創出了一條新路。
變通畫法後的齊白石擺脫了民間藝術形式中粗糙繁瑣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畫簡練雋永的筆墨,並創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筆入畫,終於形成了形神兼備的特色和剛勁清新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畫壇上自創了“紅花墨葉”一派,達到了一個更高的藝術境界。
高人一句話,勝讀十年書。名師指點迷津,讓人撥開迷霧,見到陽光。齊白石先生在受到陳師曾的指點後,繪畫造詣出現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就是高人指點的作用!在一個成功者的背後,一定會有“一朝頓悟”的指導者。而我們也該以謙虛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指點自己進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