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感冒病理症狀(2 / 3)

功效。

雪裏蕻含有維生素C、鈣、蛋白質、粗纖維等,可治療風濕感冒、寒痰咳嗽等諸症。

大蔥生薑拌萵筍。

原料。

生薑20克,大蔥75克,萵筍300克,精鹽、芝麻油各3克,雞精2克。

做法。

(1)將生薑、大蔥洗淨,切成細絲;萵筍洗淨去皮,切成細絲,用開水燙3分鍾,撈出。

(2)將生薑絲、大蔥絲放入盤內,加入萵筍絲、精鹽、雞精、芝麻油,用筷子攪拌均勻,停放30分鍾,即可食用功效。

解表,散寒,止嘔,祛痰。適用於風寒感冒、嘔吐、喘咳,脹滿等。

香薷炒芹菜。

原料。

香薷液20克,芹菜300克,蔥、薑各5克,精鹽3克,雞精2克,素油30克。

做法。

(1)將淨香薷,加適量清水,煮15分鍾,停火、過濾、去渣、留汁液。

(2)將芹菜洗淨,切成3厘米長的段,用開水燙至7成熟,撈出;蔥、薑均切成絲。

(3)將炒鍋內加油,燒至7成熱時,放入蔥、薑絲,爆出香味,再放入香薷液、芹菜、精鹽、雞精,翻炒3分鍾即可。

功效。

發汗解表,和中化濕,利水消腫。適用於風寒感冒、怕冷發熱、無汗、胸悶嘔吐、水腫、小便不利等患者。

白芷燉香菇。

原料。

白芷20克,香菇300克,蔥、薑各5克,精鹽3克,素油20克,雞精2克。

做法。

(1)白芷洗淨;香菇洗淨;蔥切成3厘米長的段;薑切片。

(2)將炒鍋加油,燒至7成熱時,放入蔥、薑爆出香味,放入香菇、白芷翻炒2分鍾,加入清水、精鹽、雞精燒沸後,用微火燉35分鍾即可。

功效。

祛風散寒,消腫,鎮痛。適用於風寒感冒及寒濕腹痛,眉棱骨痛病。

葛根炒生菜。

原料。

葛根30克,生菜500克,蔥5克,精鹽3克,雞精2克,素油15克。

做法。

(1)將葛根去皮洗淨,剁成3厘米長的段,搗取汁液;生菜去根洗淨;蔥切成絲。

(2)將炒鍋內放油,燒至7成熱時,放入蔥絲,爆出香味,然後放入葛根液、生菜、精鹽、雞精,翻炒3分鍾即可。

功效。

解肌退熱,升陽透疹,生津止渴。適用於風熱感冒及發熱、無汗。

薄荷炒苦瓜。

原料。

薄荷15克,苦瓜300克,蔥、薑各5克,精鹽3克,素油10克,雞精2克。

做法。

(1)將薄荷洗淨加清水適量,煎煮10分鍾,停火、過濾、去渣、留汁液。

(2)將苦瓜洗淨,切成薄片;蔥、薑均切成絲。

(3)將炒鍋內加入素油,燒至7成熱時,放入蔥、薑、精鹽、雞精爆炒出香味,放入苦瓜、薄荷液,用武火翻炒3—5分鍾即可。

功效。

散風清熱,清利頭目、利咽。適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目赤、風疹等患者。

豆豉炒大蔥。

原料。

豆豉30克,大蔥300克,精鹽3克,雞精2克,素油15克。

做法。

(1)將豆豉洗淨;大蔥洗淨,用刀拍破,切成3厘米長的絲。

(2)將炒鍋內放入素油,燒至7成熱時放入大蔥、豆豉、精鹽、雞精,翻炒3—5分鍾,出香味時,停火,裝盤即可。

功效。

解表,除煩。適用於感冒、發熱、頭痛及胸脘煩悶等。

黑豆燉海帶。

原料。

黑豆30克,海帶300克,蔥、薑各5克,精鹽3克,雞精2克,素油10克。

做法。

(1)將黑豆洗淨;海帶洗淨切成3厘米見方的片;蔥切段;薑切片。

(2)將炒鍋內加入素油,燒至7成熱時,放入蔥、薑爆出香味,然後放入黑豆、海帶、精鹽、雞精,再加入少量的水,燉25分鍾即可。

功效。

活血,利水,祛風,解毒。適用於暑濕感冒及水腫、脹滿等患者。

蔥薑豆豉豆腐湯。

原料。

淡豆豉25克,蔥5條,生薑2塊,豆腐8塊,花生油35克。

做法。

(1)將生薑刮去薑皮,用清水洗淨,切成細絲,備用。

(2)把蔥條用清水洗幹淨,切去蔥頭,取蔥白切成碎末,備用。

(3)將炒鍋置於旺火上,下花生油燒熱,豆腐洗淨入鍋中,略煎至呈微黃色時,放入淡豆豉、生薑絲,加適量清水,煲滾30分鍾左右,再加入蔥白,稍滾片刻,即可趁熱食用。

功效。

適用於外感風寒、鼻塞、流涕、打噴嚏、喉嚨癢咳等患者。

芫荽紅蘿卜茅根湯。

原料。

芫荽(香菜)50克,紅蘿卜90克,新鮮白茅根30克,瘦豬肉100克,精鹽少許。

做法。

(1)將芫荽、新鮮白茅根分別去雜質,用清水洗淨,切成段,備用。

(2)把紅蘿卜去根、頂,剝去皮,用清水洗淨,切成小塊,備用。

(3)將瘦豬肉用清水洗淨,切成小塊,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