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心腦血管病病理症狀(2 / 3)

做法。

(1)豬肚翻轉洗淨,再翻轉過來,裝入蓮子、丹參片,用線縫合,放入炒鍋內,加適量清水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至熟爛。

(2)撈起豬肚,放涼,切成絲條,與蓮子、丹參共置盤中,加芝麻油、食鹽、蔥、生薑、蒜拌勻即成。食用時,加味精少許。

功效。

健脾益胃,補虛損,活血化瘀。適用於食欲缺乏、消瘦、泄瀉、水腫、腦血管硬化等。

銀耳燉豬肉。

原料。

銀耳15克,豬瘦肉500克,大棗10枚,冰糖適量。

做法。

(1)銀耳發透,去蒂,揀去雜質,洗淨,撕成小瓣;豬肉洗淨,切成小塊。

(2)鍋置火上,加入適量清水,放入銀耳、豬肉、大棗、冰糖,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至銀耳、豬肉熟爛即成。

功效。

補腎益中,軟化血管。適用於脾腎不足而引起的虛勞疾病,如眩暈、乏力、動則氣喘、健忘、血管硬化等。

桃仁板栗燒豬肉。

原料。

桃仁20克,板栗250克,豬肉500克,菜油50克,食鹽、生薑、蔥花、味精、醬油各適量,豆豉少許。

做法。

(1)將豬肉洗淨,切成小塊;板栗去皮;桃仁去皮、尖,備用。

(2)鍋置火上燒熱,放入菜油燒沸,用蔥花熗鍋,然後倒入豬肉、桃仁、板栗,加入食鹽、醬油、豆豉、生薑和適量的水,先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熟。食用時,加少許味精即可。

功效。

潤燥,化痰,和胃,活血祛痰。適用於腦血管病、肺燥型久咳、少痰慢性氣管炎等。

豬苓紅花燉羊肉。

原料。

豬苓10克,紅花6克,羊肉300克,精鹽、胡椒粉各3克,味精2克,薑4克,蔥8克,紹酒適量。

做法。

(1)羊肉洗淨,切成小塊;豬苓、紅花洗淨,去雜質;薑拍鬆;蔥切段。

(2)羊肉、紅花、豬苓、薑、蔥、紹酒同放燉鍋內,加清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鍾,加入精鹽、味精、胡椒粉即成。

功效。

化瘀,止痛。適用於胸痹(心絞痛)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田七蒸雞。

原料。

田七6克,母雞500克,紹酒20克,生薑10克,蔥20克,味精2克,食鹽3克。

做法。

(1)將母雞宰殺後,整理幹淨,剁去爪,剖腹去內髒,衝洗幹淨,剁成長方形的小塊,分成3份,裝入蒸碗內;把田七的一半,打粉備用,另一半上籠蒸軟後,切成薄片;生薑、蔥洗幹淨,薑切成大片,蔥切成小節,備用。

(2)將田七片分成3份,分別放入盛雞肉的蒸碗中,將生薑、蔥分成3份,擺在各碗雞肉的上麵,再灌入適量清湯,加入紹酒、食鹽,上蘢蒸約1個小時。

(3)將盛雞肉的蒸碗取出後,揀去生薑、蔥不用,調入味精,再把田七粉分成3份,撒入各蒸碗的湯中即成。

功效。

大補氣血,活血化瘀,益色助顏。適用於貧血及麵色萎黃,腦血管病等患者。

生地炒蛤蜊。

原料。

生地黃、銀耳、黑木耳、地膚子各15克,蛤蜊肉300克,紹酒10克,精鹽、薑各4克,味精、胡椒粉各3克,蔥8克,素油35克。

做法。

(1)將生地黃、地膚子烘幹,研成粉;銀耳、黑木耳用溫水泡發透,去蒂頭,洗淨,撒成瓣;蛤蜊肉洗淨,切成薄片;薑切片;蔥切段。

(2)炒鍋置武火上,加入素油,燒至6成熱時,下入薑、蔥爆香,隨即下入蛤蜊肉、紹酒,炒變色後,加入生地黃、地膚子粉、黑木耳、銀耳、精鹽、味精、胡椒粉炒熟即成。

功效。

滋陰,補肺,清利濕熱,涼血。

炒鮮核桃仁。

原料。

鮮核桃仁300克,青菜心、水發香菇各50克,蔥、薑、精鹽、料酒、味精、清湯、濕澱粉、植物油、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將核桃仁洗淨,放入開水鍋中略燙,撈出,剝淨皮膜;青菜心洗淨,切成段;香菇洗淨,切成片;蔥、薑均切成末。

(2)鍋內加入植物油,置火上燒熱,放入蔥、薑末爆出香味,烹入料酒,加入香菇、青菜心、核桃仁翻炒至熟,然後加入清湯、精鹽、味精,燒開後略煨幾分鍾,用濕澱粉勾成稀芡,淋入香油推勻,盛出即成。

功效。

核桃仁有良好的降低血膽固醇和健腦的作用。青菜、香菇營養全麵,有利降血壓、血脂。因而此菜是健腦、益智的佳品。

熗菜花。

原料。

菜花500克,精鹽、味精、花椒油、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將菜花用手掰成小朵,去老梗,洗淨,下沸水鍋焯一下,撈出放入涼水中浸涼,撈出瀝淨水,放入盆中,加鹽醃20分鍾,去掉醃出的水分。

(2)將加工後的菜花放在大碗中,加入味精、花椒油、香油,調拌均勻即可食用。

功效。

菜花除含有豐富的一般營養素外,還含有補充大腦所需的磷脂,是健忘者和腦力勞動者理想的蔬菜。此外,常吃菜花還可對心血管起保護作用,有利防治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