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痢疾病理症狀(2 / 3)

做法。

(1)將鴨宰殺後,去毛樁、內髒及爪;黨參洗淨,切成3厘米長的段;薏苡仁洗淨去雜質;薑拍破。

(2)將黨參、薏苡仁放入鴨腹內,將鴨放入燉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放入料酒、生薑。

(3)將燉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1個小時,加入精鹽即成。

功效。

清熱,祛濕,補虛。適用於痢疾、腸傷寒患者康複期食用。

馬蹄苡仁燉魚頭。

原料。

馬蹄50克,薏苡仁30克,魚頭200克,料酒10克,生薑5克,味精、精鹽各3克。

做法。

(1)將馬蹄洗淨,去皮;薏苡仁洗淨去泥沙;魚頭洗淨,切成3厘米寬的塊;生薑拍破。

(2)將魚頭先煎黃,下入料酒、生薑、薏苡仁、馬蹄,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至熟,加入精鹽、味精即成。

功效。

清熱,祛濕,補濕。適用於痢疾、腸傷寒患者康複期食用。

蒜泥馬齒莧。

原料。

鮮馬齒莧500克,大獨頭蒜30克,芝麻15克,蔥白2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1)馬齒莧摘去雜質老根,洗淨泥沙,擇成5—6厘米長段,用沸水燙透,撈出瀝幹水;蒜頭搗成蒜泥;芝麻淘淨泥沙,炒香搗碎;蔥白切成馬耳形。

(2)將馬齒莧用食鹽、味精拌勻,加入蒜泥、蔥白,撒上芝麻即可服用。

功效。

清熱涼血止痢。適用於血痢,下痢便多,便血,發熱口幹者。

大蒜雞蛋。

原料。

獨頭大蒜2頭,雞蛋1個。

做法。

(1)把雞蛋打碎備用。

(2)把鍋置火上,蒜放鍋內,將打碎的雞蛋澆在蒜上。蓋嚴鍋,待蒜熟,即成。

功效。

古醫書記載,大蒜解毒止痢,雞蛋和中止痢,2味合用,為治療痢疾食療良方。

備注。

空腹食下,以病愈為度。

大蒜粥。

原料。

紫皮大蒜30克,白芨粉5克,粳米100克。

做法。

(1)將大蒜去皮,洗淨,切成段;粳米淘淨;大蒜放入沸水鍋內,煮一分鍾撈出。

(2)粳米放入煮蒜的水內,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再將蒜重新放入粥裏,煮熟即成。

功效。

止痢、抗癆。

備注。

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馬齒莧粥。

原料。

馬齒莧30克(鮮馬齒莧60克),粳米100克。

做法。

(1)將馬齒莧洗淨,切成6分長的節;粳米淘淨。

(2)粳米放入鍋內,加馬齒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熟即可。

功效。

清熱止痢,慢性脾虛瀉者忌服。

備注。

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魚腥草粥。

原料。

魚腥草50克,粳米100克,鹽少許。

做法。

(1)將魚腥草洗淨,切成顆粒狀;粳米淘淨。

(2)粳米、魚腥草放入鍋內,加鹽、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即可。

功效。

清熱止痢。

備注。

每日2次,早晚餐用。

馬齒莧苦瓜粥。

原料。

苦瓜100克,粳米60克,馬齒莧15克,冰糖100克。

做法。

(1)將苦瓜洗淨去瓤,切成小丁塊;馬齒莧洗淨切碎備用。

(2)粳米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煮至米粒開花,放入苦瓜丁、馬齒莧末、冰糖,熬煮成粥。

功效。

清熱祛暑。適用於中暑煩渴、痢疾,便稀或膿血者。

備注。

每日2次,每次1小碗。

萊服粥。

原料。

萊服子(即蘿卜子)約15克,白粳米50克。

做法。

(1)先煮米做粥,在米快熟之前放入萊服子,至粥熟。

(2)粥成之後加入白糖或是精鹽少許。

功效。

消食利嗝。適用於食滯引起的腹痛、裏急後重、痢疾,或食滯胃脘飽悶嘈雜、不思飲食等症。

備注。

如果沒有萊服子用幹蘿卜絲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