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戰略思維(3)(3 / 3)

“京唐港人要‘買’中國,‘賣’中國。還要‘買’世界,‘賣’世界!”

如今,劉衛民所追求的目標更大了,他的眼界更寬闊了!

“一個現代港口人,必須是一位商務信息嗅覺極其靈敏的人。有靈敏的嗅覺還不行,還必須將這樣的嗅覺,運用科學發展觀的思維,調動一切信息手段,付諸現實。”劉衛民經常對部下這樣說。

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有幾家大公司要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等地聯合投資數百億元,興建兩座大型現代化化工企業,劉衛民立即派員前去洽談從內蒙往京唐港鋪設管道事宜,讓該企業的產品將來從他們這裏出海……兩座現代化大型化工企業正式投入生產後,每年可給京唐港增加1800萬噸的吞吐量,京唐港人怎麼會怠慢?

有客人從廣州來,飯間,客人說他有一位做鋼材生意的朋友,要買大量鋼管,唐山是鋼鐵生產基地,問有沒有辦法幫忙。客人竟不知道劉衛民所在的港口什麼樣的鋼管都有。劉衛民馬上告訴客人說,可以讓你的朋友登陸京唐港網,想要什麼型號的鋼材,京唐港全有。結果,這一大宗鋼材生意做成,不但增加了京唐港的吞吐量,更為那位做鋼材生意的朋友減少了許多環節,獲得了更加豐厚的利潤……

港口的吞吐量在連年猛增,京唐港人對此並不滿足。

劉衛民他們始終這樣認為:與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要建設“北方大港”,要“與紐約等大”,京唐港目前所取得的這些進步,並不能算什麼!前麵要走的路還很遠,絲毫沒有值得滿足的理由!更何況,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物流業的信息化、網絡化,港口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大,能做的事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港口概念。未來的港口,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將越來越顯現出它的“經濟坐標”意義和“軸心”功能。

一次大西北之行,讓劉衛民他們體驗到了“走出去”的重要。設局布點之後,暫從所產生的貨源來看,雖數量遠不算大,實地考察所結下的友誼之花,已經結果。包頭鋼鐵公司的產品已源源不斷地從京唐港下水。西北辦事處的同誌還把組織貨源的觸角伸向了新疆及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獨聯體國家。新疆的棉花和顆粒粕,獨聯體國家的鋼材,分別在京唐港開通了通道,向韓國、日本走貨……

“作為港口運營者,我們手裏有很多業務信息。我們知道哪條船什麼時間到港,裝的是什麼貨物,貨主是誰,將把貨運到什麼地方;也知道有什麼貨物什麼時間進港要裝哪條船,目的地又是哪裏。我們港口的經濟運營模式不僅僅隻是到外麵攬活,等別人送貨上門。而是要利用我們已知的這些寶貴的信息資源,運用現代的管理手段,憑著製定規則來賺錢,讓所有與我們相關的客戶和業主共同賺錢!讓大家在共同賺錢過程中,盡可能的節省成本,獲取最大的方便和利潤。這叫做:在港口經濟這個運營鏈條上,建立共同的賺錢規則,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新物流經濟!”被劉衛民稱之為“第三方物流經營構想,如今已在京唐港初見端倪,深得各方稱道。

從築巢引鳳,到攬活賺錢,再到合作共贏,京唐港的經濟業務跳躍般的躍上一個又一個台階。從一千萬噸,到兩千萬噸,到四千萬噸,僅僅用了四五年的時間。明年是多少?後年呢……億噸大港的年吞吐量,在京唐港已經不是遙遠的夢想了!

嗬,建一個“與紐約等大的”中國北方大港,孫中山先生的遺願,京唐港人每天都在期盼著、奮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