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唐港更有著充滿勃勃生機、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且不說公司諸如“五一”、“十一”、元旦、春節等節日約定俗成舉辦的各種文藝演出,團拜會,茶話會,也不說公司免費對職工開放的圖書館、閱覽室,以及每每有新員工到港召開的歡迎新員工座談會,建軍節與駐港部隊、轉業軍人舉辦的聯歡會等,僅每周八版的《京唐港新聞》報,設置的“要聞”、“黨建”、“生產”、“運營”、“管理”、“觀察”、“紀事”、“技術”、“模範”、“戰略”、“風尚”、“文化”等豐富多彩的欄目,就足以把全公司的文化生活活躍起來。
采訪裝卸公司黨支部書記沈孝達,他深有體會地對我們說:“做一名優秀的政工幹部,也是挺不容易的。一名優秀的政工幹部,不僅要有文化理論水平,更要在廣大職工群眾中有號召力和凝聚力,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位職工的心裏去。”沈書記向我們介紹了他們黨支部在生產第一線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做法。一是充分利用班前會、船前會5分鍾8分鍾的時間,一天幾次地向職工貫徹國家政策、上級精神,以及對每位員工的具體要求,使大家都銘記於心;二是常年開展互助友愛活動,隨時掌握每位員工的思想動態,家庭困難,並及時給予救助,等等。
“人是需要關懷的。有了成績需要表揚鼓勵;遇到愁腸百結的事需要開導勸慰;遇到困難,無論是精神層麵上的還是物質層麵上的都需要救助。隻有這樣,員工們才有歸屬感。”沈孝達書記說。
人有“歸屬感”太重要了!
這使我們想起了另一位青年工人的“轉變過程”:
葛希峰是京唐港運營保障部的一名青工,前幾年因年輕氣盛,講哥們義氣幫朋友打架失手而栽過跟頭,從此自感前途無望,破罐子破摔。遇上他愛人患腦瘤家裏出現了過不去的坎了,單位組織全體員工為他捐了款,使他體驗到了“單位”的溫暖,工友們的友情,使他重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原來單位領導和同事們並沒有拋棄我!”從此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但工作表現好了,而且有了上進心,連年技術考核都是全優,成為單位裏的一名優秀職工。
在京唐港采訪的每一天,我們都被京唐港人的“團隊精神”感動著。無論是領導與領導之間,股東與股東之間,領導與被領導之間,還是各中層、基層單位之間,機關單位與生產一線單位之間,以及員工與員工之間,京唐港人與客戶之間,無不處處充滿著親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對於任何一個單位,團隊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劉衛民董事長說。
為了培養、鍛煉京唐港人的團隊精神,公司還專門拿出培訓經費,把員工們拉到北京進行過“拓展訓練”呢!
所謂“拓展訓練”,是國外一家公司設計製作的專門訓練團隊意誌、毅力、合作能力、生存極限挑戰等諸多課題的一種超常規訓練項目。在一係列訓練課目中,每個人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甚至每一點細微的“個人主義”行為,一旦出現了與所屬團隊不協調,都會導致不可想象的嚴重後果。比如要鑽過一架鐵絲網,網眼有大有小,團隊成員有胖有瘦,要胖瘦搭配得當,才能鑽過網眼。一人鑽不過網眼,就算“觸電身亡”,標誌失敗。比如兩個人麵對麵要走過一座獨木橋,配合稍有不緊密,哪怕一點點的疏忽,就會“跌入河中”……
“公司專門拿出培訓經費,對員工進行拓展訓練,就是為了增強大家的團隊意識,樹立起大家的團隊精神。”黨委工作部部長馬誌剛、副部長李傑同誌向我們介紹說。
“團隊精神”的形成、發揚和光大,是京唐港人整體素質得以提高的結果。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打造誠信京唐港,京唐港人已把“服務人民為榮”的榮辱觀根植於每個人的心中,落實到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裏。劉衛民董事長這樣認為:“辦企業,一為職工謀利益,二為區域經濟發展作貢獻,三作為服務行業,心裏要想著客戶,為客戶在京唐港實現最大利益而盡心盡力。沒有客戶談何發展?”
京唐港人的整體素質,就是在這種不斷灌輸清晰經營理念的先進思想文化中得以提高的。京唐港人明白,單位利益就是他們的個人利益,客戶利益就是他們的個人利益,這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每個人都應自覺地、積極主動地從方方麵麵來維護這個“利益共同體”。正由於此,公司湧現出了那麼多先進工作者、英雄人物和勞動模範。京唐港人“愛港愛在骨子裏”,那可是一句沒有絲毫誇張的讚美。
2003年的那場風暴潮,對京唐港人的“團隊精神”,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檢閱。
2003年月10月10日,一場大暴雨伴以11級的狂風和由此而引發的風暴潮突襲了京唐港。雨越下越大,潮水越漲越高,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海浪濤天……僅幾個小時,貨場就積水盈尺。鐵路運輸受阻,進港列車無法裝卸,部分散垛已被大水衝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