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有兩個十分了得的兒子,大兒子孫策被委任為吳州都尉,其實就是擔任了吳州軍分區司令員,今後和周瑜一起仍然在孫堅手下聽用。孫堅作為一等國公兼領吳州牧之職,手下一文一武又是自己的嫡係,實際上還是控製著吳州,這也算是趙興對孫堅跟自己結盟的一種獎勵。
趙興並不擔心今後吳州會孤懸東南一隅,甚至扯旗造反,因為他相信吳州在孫堅和孫策父子兩代之後,一定會完全歸於大漢的管轄之下,除非江東孫家沒有看到海外殖民的巨大利潤和好處。
以孫堅手下那多如牛毛一般的能臣幹吏,治理一個吳州絕對綽綽有餘。吳州境內的山越族,也需要孫氏繼續進行同化和鎮壓。在趙興看來,與其小肚雞腸地提防著江東孫氏,還不如大大方方地將吳州以及周邊地區交給孫堅去打理,這樣既可以避免內部紛爭,又能有效地實現帝國在江南的管理。
孫堅是趙振邦的嶽父,而且對自己這個女婿是越來越滿意。如今金龜婿成了大漢帝國的皇太子,他孫堅便是未來大漢的國丈,所以將來無論如何,隻要趙振邦的地位不動搖,孫堅都不會生出半點的不臣之心。孫家人如今看得很明白,想要在趙興一手締造的新帝國內另立山頭,那將是一件比登天還困難的事情。既然不用折騰便可以坐享巨大的政治利益,誰又會腦殘到自尋滅亡呢?
趙興如此大方地安置江東孫氏,孫堅自然要投桃報李,所以他便將二兒子孫權和魯肅、顧雍、虞翻、闞澤、淩統、徐盛、丁奉、朱恒等能力出眾的年輕文武幕僚都推薦給了中央朝廷,希望趙興能夠加以委任和重用。
趙興自然是個識貨之人,他看了孫堅上報的這份推薦名單之後,也是非常的滿意。孫堅給自己舉薦的這些文武之臣,不僅能力十分出眾,而且都正處於年富力強的階段,至少為帝國服務三十年不成問題。
趙興毫不猶豫地將有著丞相之能的魯肅、顧雍、虞翻和闞澤等人分別交給了劉虞、賈詡、田豐和王允四位院長,請他們對這些年輕人進行培養和栽培。假以時日,按照這幾位的能力,幹上部長或者副院長應該沒有問題,至於能不能幹上最為榮耀的四大院院長,那就要看他們與郭嘉、徐庶、龐統、諸葛瑾、崔琰、張既、陸遜、呂蒙、陳登等人的競爭了。
趙興又將淩統、徐盛、丁奉、朱恒四員年輕的虎將一股腦地全部交給了太史慈,讓太史慈代替自己培養這幾員很有前途的武將。大漢帝國現在不缺騎兵和步軍將領,缺的是精通水戰,敢於統率戰艦劈波斬浪的水軍將領。淩統四人出身江東,原本就有十分紮實的水戰基礎,如今盡數歸於大漢水軍,也算是才盡其用,人適其職。
安排好了江東文武八人的出路,如今隻剩下一個孫權,卻讓趙興有些為難。別人不知道孫權的本事,趙興卻是心知肚明。對於孫堅和孫策父子的忠誠問題,趙興還不怎麼擔心,他就是有些信不過孫權這貨。毫無疑問,孫權要是用好了,絕對是個可以獨擋一方的帥才,可怕就怕這個家夥一旦翅膀硬了,就想著自己放單飛。
看到趙興為如何安置孫權而愁眉不展,李進思便建議說道:“興哥,不如將孫權分給振邦,他們兩個如今因為有了孫仁這層紐帶,相信很多事情都有辦法解決,我們也要相信振邦的智謀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