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六章 開設五院利國家(2 / 2)

大漢軍事學院招收的學員分為四個層次。最頂級的學員必須是軍級以上的帶兵將領,主要接受趙興的親自教導,學習軍事戰略思想以及一些極為重要的核心軍事機密;高級學員主要麵向團級至師級之間的將領,主要接受副院長和專業軍事教員的教導,學習戰役指揮等理論知識;中級學員主要麵向連、營級的基層軍官,學習騎兵、步兵、水軍等戰術理論和初級戰場指揮及日常軍隊管理等技能;低級學員則麵向所有的普通士兵,經過文化考核、體能考核以及實戰檢驗等環節,挑選出最優秀的士兵作為候補基層軍官,專門進行為期兩年的集中教育和培訓。

原幽州訓練團、臥虎訓練團、高平訓練團以及員渠城訓練團盡數劃歸大漢軍事學院管理,成為學院的附屬機構,主要負責對普通士兵進行常規訓練。

按照趙興的設想,今後帝**事學院的院長將一直由皇帝兼任,如果作為皇儲的太子不具備卓越的軍事才能,無法勝任軍事學院院長的職務,那麼他很有可能被踢出皇位繼承人的序列。皇太子想要具備讓大漢軍民信服的軍事才能,那就必須在年輕的時候進入軍隊服役甚至要帶兵上陣作戰。

不要怪趙興對自己的後人如此苛刻,如果繼承帝國皇位的人是一位懦弱無能之輩,又如何能夠控製即將橫跨世界的超級大漢帝國?作為帝國的守護者,大漢皇帝必須要牢牢地控製著一支強大的軍隊,並且可以隨時調動和指揮這支部隊為大漢而戰。

排在最後的是大漢理學院,相當於是將未來的社會學和哲學混合在了一起。按理說,趙興應該明白哲學乃是各種學科的根基,應該排在第一位才對,可趙興卻偏偏將其列於最後,這是何故?

隻因為趙興覺得在沒有解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之前,空談什麼形而上、形而下的哲學內容實在有些扯淡,更讓趙興忌憚的是諸如經學、玄學以及後世的程朱理學等學派,對於國家發展和百姓生活幸福沒有多少益處,倒是把好好一個國家搞得烏煙瘴氣,最終亡國了事。

這真不是危言聳聽,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那裏。

東漢末年經學盛行,士大夫們坐而論道、日日空談,結果漢朝亡。程朱理學盛行於宋,結果當時最為富裕的宋朝被不懂什麼狗屁理學的蒙古人滅亡。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趙興極力控製理學院的規模,隻讓蔡邕和張儉二人擔任副院長,並將後世一位牛人的心學理論丟給這二人,讓他們帶著一幫閑得蛋疼的學究們去好好琢磨。這也是趙興相信“堵不如疏”的道理,特意為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家夥們準備的一塊樂土。與其讓各種亂七八糟的思潮冒出來擾亂國家和社會,不如提出一個很難逾越的理論歸宿讓大家沒事都去討論,隻要不耽誤了發展建設就好。

王守仁的心學理論比起程朱理學來,於國於民都還算有益,以其博大精深,足夠讓哲學家們討論許多個世紀也無法得出結論。原因很簡單,老王的核心思想是規勸人們“為善去惡”從而達到“良知”的境界。

人都是貪婪的,也是自私的,能夠做到“知善惡”已屬不易,想要身體力行地去為善去惡,那需要終生的修行!

如果您覺得《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