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八章 揮師西進如卷席(1 / 2)

當太史慈率領十萬水師大軍東渡倭奴的時候,興和皇帝登基以來發動的最大一次遠征也終於吹響了號角。這次曠日持久、兵力驚人的向西征伐,也是大漢帝國延續一千多年間為數不多的幾次遠征,在帝國輝煌燦爛的曆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被後人們時常歌頌和傳揚。

為了這次偉大的遠征,大漢帝國整整準備了三年之久。雖然一年之前趙興還未正式登基,但秘密籌備翻越蔥嶺向西征伐的工作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趙興不停地從玉門關內遷移漢人前往西域,不停地將各方勢力投降的俘兵送往西域,不停地將張任、嚴顏、法正、曹仁、於禁等將領調往西域,不停地將獲得中原大戰勝利之後的騎兵調往西域……這一步步走下來,目的卻隻有一個,那就是積蓄足夠的力量,一舉向西橫掃萬裏如卷席!

趙興不是成吉思汗,但他想要超越成吉思汗。趙興不想學彎弓射大鳥的鐵木真,隻會做個屠城的劊子手,卻不懂得建設和開拓,到了最後隻剩亂糟糟一地雞毛。趙興如今有足夠的信心讓大漢帝國的鐵騎橫掃極西之地,讓那裏從此處處飄揚著大漢帝國的翔龍旗,直到千百年後,仍然屹立不倒,迎風招搖。

興和皇帝的強大信心來源於西征大軍的超級將帥和各軍將領。有關雲長、趙子龍、張文遠三人作為元帥,張郃、呂布等人為副帥,郭嘉、徐庶、龐統、陸遜、法正等人做軍師,馬超、張任、顏良、文醜、葉雄、龐德等人擔當開路先鋒,更有田豫、臧霸、曹仁、於禁、馬岱、馬休、慕容平等眾多得力的將領帳前聽用,趙興實在想不出來這天下還有哪裏可以阻擋西征大軍前進的步伐。

興和皇帝的強大信心還來源於西征大軍遠遠超越時代的作戰理念和各種先進的作戰裝備。用後世最偉大的戰略家太祖公的軍事戰略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被無數的事實證明那才是真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天下第一強軍。雖然趙興不可能將太祖的所有軍事精髓都挪用到這個時空之中,但就目前大漢軍隊所學所用的戰略理念便已經足以獨步天下,領先同時期其他國家至少一千年。

卓越而強大的戰略思想,對於一個超級帝國而言,其重要性和長遠影響毋庸諱言,足以支撐這個國家在很長的一段歲月之中傲世自立、雄霸天下。在強大的軍事理論做基礎的前提下,如果再加上大漢帝國工程院院士們費盡心力打造出來的各種戰爭利器,加上大漢軍事學院培養出來的各級軍事指揮人才,趙興便更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軍隊可以做到無敵於天下。

興和皇帝的強大信心更來源於蒸蒸日上的國內發展建設形勢和秘密籌集三年的巨額戰爭物資。自古以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想要支撐起東西兩麵合計超過六十萬大軍的集團化軍事行動,同時還要保持國內數十萬大軍的日常運轉,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趙興發動的這場東征西討足以將新興的帝國拖入無底深淵。

然而,被後世史學家異口同聲地稱讚為“千古第一帝”的興和皇帝,又豈能是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之人。對於如何支撐兩路大軍的東征西討,趙興早在十年之前便開始進行周密思考和反複推演,得出的結論便是“忠誠強悍的軍隊、因地製宜的民族政策,再加上‘以戰養戰’的理念,足以使得遠征大軍能夠長久地在外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