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八章 揮師西進如卷席(2 / 2)

當年攻益南路軍孤軍南下,從交趾登陸深入益州南部的戰例,便是趙興這種“以戰養戰”理論的最好實踐。事實證明,正確合理的民族政策是減少阻力,保持戰力的重要因素,如果運用的好,甚至可以從占領之地征召到土著士兵,進一步增強部隊的戰鬥力。

西域之地不僅廣袤無邊,而且遍布凶險,如果遠征的將士們沒有足夠強大的戰鬥精神和矢誌不渝的堅定信念,在遭遇重大困難和挫折時,很有可能會潰敗而回。讓關羽、趙雲和張遼三位既是狠人又是猛人的高級將領作為三路西征大軍的統帥,不僅可以極大地鼓舞士氣,而且也能保證各路軍隊絕對的忠誠。

後世蒙古鐵騎之所以能夠橫掃歐亞大陸卻沒有建立起真正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最大的原因就在於錯誤的民族政策。以一種“一陣風”和“暴發戶”式的心態來治理被攻占下來的領土,注定了結局隻能是曇花一現,不能長久。

趙興給三路大軍分別設置了左右軍師,郭嘉、徐庶、龐統、陸遜、法正、沮授、田豫等高級謀士們,這些年來受到趙興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對待民族問題上不僅十分謹慎小心,而且都有一套十分厲害的手段。尤其是郭嘉、龐統、法正和田豫等人,那都是“坑爹”和“忽悠”的高手,無論走到哪裏,都能將所到之處的異族部落安撫的妥妥當當,替前方征戰的將士們免去後顧之憂。

更為強大的是,趙興專門讓太行書院這一官辦的“幹部學校”為此次西征儲備了超過一萬名的基層後備官吏,史稱“西進官員團”。隻要大漢帝國的大軍打到哪裏,“西進官員團”便會將管理占領之地的官員們輸送到哪裏,這樣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穩定局麵,甚至讓被占領之地立即轉化成為大軍繼續前進的轉進基地。

趙興對於“西進官員團”的要求隻有三點,那就是“允許宗教信仰延續,尊重當地部落習俗,實際掌握管理之權。”隻要不涉及狂熱的宗教信仰,不踐踏異族的民族感情,在強大的武力威懾作為保證的前提下,西征大軍可能遭遇到的阻力至少被削減掉了七成。

等到大漢軍隊在各地駐守下來,對當地實現了有效占領之後,自然會有源源不斷的中華文明從長安輸出,一路同化和“侵入”到極西之地,保證在數十上百年之後變成當地正統的先進文明。

趙興對於中華文明巨大的包容性和強大的同化能力那是深信不疑,隻因為中華文明不僅僅是單向的輸出,更是雙向的互動和兼收並蓄。

從西征大軍正式開拔之日起,象征著大漢帝國的翔龍旗幟便一路向西飄揚,許多被占領之地的原始部族在經曆了最初的恐慌和無謂的抗爭之後,很快便歡天喜地的投入到了大漢帝國的懷抱。當然了,也有一些極為強大的民族攔住了關羽、趙雲和張遼前進的道路,然後便有那不為外族所知的“神武大將軍”炮扯開了嗓門大聲向著外族們怒吼道:“天下無敵的大漢帝國遠征軍來也,想要送死的趕緊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