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怎樣彈好《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是我國作曲家賀綠汀於1934年創作的鋼琴獨奏曲,並在俄國作曲家齊爾品舉辦的中國民族作品比賽中獲得頭獎,為鋼琴音樂的民族化開創了一個新天地。
《牧童短笛》描繪了美麗的江南田園景色及牧童笛聲、歌聲,動靜結合,傳神又抒情。樂曲為G微調式,4/4拍,三段式(A+B+A’)結構。第一段(A)采用了對位的二聲部複調寫成,旋律輕鬆優美、抒情如歌,為了把雙手各自的旋律彈好,首先要分手練習,把樂句的句法、起伏掌握好,彈奏速度不宜過快。其中有許多力度的變化要仔細做出來,同時還要突出音區和音色的變化,讓左右手相互呼應自然,使旋律聽起來富有趣味。第二段(B)的性質更活躍,速度稍快些,但是不要急促。左手的伴奏跨越較大,要注意準確、穩定,小指的低音要富有彈性,襯托出主旋律的歡快。右手在高音區的彈奏要模仿出笛聲的清脆華麗,盡量做好樂句的頭尾始收。同時,踏板隻要點一下就起來,加強節奏韻律就可以了,要保證旋律幹淨、清脆。第三段(A’)是再現段,旋律在第一段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加花裝飾,使音樂顯得更富有詩情畫意。彈奏時要注意把每個音都表達清楚,不能隨意增減音符。樂曲結束在響亮的高音區,演奏時手指觸鍵要輕柔,音樂逐漸減弱,給人以詩意未盡之感。
《牧童短笛》將西洋音樂的技法與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中國鋼琴音樂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