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劍橋,難於取舍的靈感(2 / 2)

緊連著國王學院的北邊,就是著名的三一學院。它培養出了30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它的大門口,我看到從牛頓故鄉移植過來的蘋果樹。我調皮地站在樹下,而“蘋果”就在我的挎包裏哈!

坐落在三一學院上方的是聖約翰學院,它的左邊,便是聞名遐邇的建於1831年的景致如畫的劍橋。

皇後學院位於國王學院的下方,它是有兩位皇後建立的:愛德華四世的妻子伊麗莎白伍德維爾和亨利六世的妻子瑪格麗特安茹,她們在15世紀中葉先後重建這所學院。

在大學城行遊時,你會被劍橋締造出的牛頓、達爾文、彌爾頓等閃耀的巨星下突然良久地沉默,心潮澎湃,會生出醍醐灌頂般的頓悟!

在溫馴的劍河泛舟,慢慢地欣賞兩岸大學城的風景早已成了傳統項目。蕩槳中,突發奇想,把劍橋城改造成拉薩城一樣的高度……我覺得詩意的靈感乃自己受惠於劍橋的滋潤,好有本事!正沾沾自喜呐,忽聽徐誌摩吳越軟語的搶白:

“保持一種傳統是一種更大的本事。”

我最終也沒能走出《再別康橋》的濃蔭。

終究被迷醉在博大精深中

這裏,有著四季變化無窮的色彩,狹窄幽靜小巷,青石累累,就差一把戴望舒的油紙傘了。走著,走著,向左,朝右,同樣的豁然開通,恍如進入紅樓夢的庭院,溫暖而奢華。劍橋的特色之美是融合了鄉間的寧靜,古典建築的精美,彰顯出了它跨時代的特質和韻味。

在劍橋高貴而溫馨的懷抱,你會不忍高歌,羞於起舞,更不敢裸露胸襟,隻能低吟淺唱。想暢懷、感慨、詠歎或者傷感是吧?有的是地兒,要獨自尋找去,這裏的師生任何人都會是你的導遊。

我承認自己性靈終於迷醉了,在歎息橋上竟有著窒息般感受,不知要慨歎的具體;而數學橋編製出淪陷的迷津,幾乎賠光了我所有的靈感和敘述能力。

幾百年王朝更迭換代,而劍橋:劍,鋒利如新;橋,風光如虹。

我,隻有自嘲:劍橋————博大精深的海洋啊,我,仿佛被潮汐推搡下的空洞貝殼兒。

藍天如洗,紳士般的鴿子在天空中滑翔出拜倫的詩行。

先知的鴨群撥奏琴弦的浪花,歌唱著這裏永恒的春暖。

劍橋,告別你微風吹拂的妖嬈,記住,明年深秋我還會再來。

鍾聲,如晚禱傳來,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那段劍橋的名言:

“人生的光榮是不踏死路旁快死的蟲,是不摧毀樹下受傷的鳥,是把自己口袋裏的錢分出一半來給一個需要那一半錢的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