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巨坑——“泰坦尼克號”沉沒百年祭(一)(1 / 1)

雖然一百年過去,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那場海上災難給逝去親人們帶來的巨大的悲痛,隨著時間的流失,那悲痛變成了永久的曆史,也化作了難以抹去的記憶。

那一夜,沒有月亮

“泰坦尼克號”沉沒了,沉默了,那是個宿命的夜晚。

寫這篇“泰坦尼克號”文時,“泰坦尼克號”沉沒已經過去100周年零五個多月了。

1912年4月11日下午1點55分,“泰坦尼克號”最後一次起錨,離開愛爾蘭科夫市。

1912年4月15日淩晨,20世紀初最高規格、最奢華的遠洋客輪“泰坦尼克號”由英國南安普頓駛往美國紐約市的處女航途中,在加拿大紐芬蘭島附近的北大西洋上因為撞上冰山而沉沒,導致至少1523人遇難。

雖然一百年過去,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那場海上災難給逝去親人們帶來的巨大的悲痛,隨著時間的流失,那悲痛變成了永久的曆史,也化作了難以抹去的記憶。

一百年來,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存在諸多的說法:

第一,是因為輪船航速太快,導致根本沒有時間避開冰山;

第二,“泰坦尼克號”上使用了大量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次品鉚釘,導致“泰坦尼克號”船身鋼板外殼和冰山相撞後立即發生開裂;

第三,“泰坦尼克號”舵手羅伯特·希契斯在慌亂之中聽錯命令,轉錯了方向舵,從而導致“泰坦尼克號”不幸撞上冰山而沉沒。

然而,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物理學專家唐·奧爾森和魯塞爾·多謝爾在最新一期美國天文學雜誌《天空和望遠鏡》上撰文披露,“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沉沒可以說是由一係列“巧合”造成的,而導致“泰坦尼克號”沉沒悲劇的“罪魁禍首”,可能是那天晚上天上沒有月亮。

可能,一個可能好象並不肯定。

“泰坦尼克號”二副查爾斯·萊特爾獲救後麵對英國調查團的詢問時,曾解釋客輪沉沒當晚的天氣狀況說:“當時天上沒有月亮。”

幸存乘客勞倫斯·比斯利後來也在他的著作《泰坦尼克號沉沒記》中說,“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時,當時夜空中沒有月亮,隻有滿天繁星。

也有科學家質疑月亮弄沉“泰坦尼克”的說法。

即便天空中沒有明月照耀,“泰坦尼克號”上的觀望哨也會及時發現冰山,從而避免致命的碰撞。

眾說紛紜,巨大的悲劇發生了。

我隻能在這裏再次的感歎:那一夜,月亮沒來,月亮,那一夜你幹什麼去了?

那一夜,注定是個宿命的夜晚。

我心永恒

“我的傑克,夜夜在夢中見到你,感覺你,我的心仍為你悸動。”

“傑克,你我盡在不言中,你的愛伴我航行始終。”

“露絲,我們的飛翔如風般自由,你讓我無憂無懼,永遠地活在愛之海。”

“傑克,你我的愛盡在不言中,你相伴我人生航行,飛翔如風,萬般自由,你讓我無憂無懼,我們永遠活在愛中。”

“傑克,我們盡管隻是一見鍾情,兩顆心已相通,刹那化成永恒,怨命運總捉弄,繾綣時太匆匆,給我留下了我一世一生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