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2 / 2)

本書具體編寫工作經曆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收集資料、書稿構思階段(2007.11-2008.04)。柴金豔負責與中原工學院的崔江紅、楊楠、周海燕以及楊磊商討確定了本書寫作的基本框架,我先後多次前往上海和杭州,針對國內紡織企業的現狀進行了實證研究。其中上海培聯教育中心主任龐永忠、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浦萍、上海明碧電腦刺繡有限公司張卓佳、上海美音同服飾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高夕林、德科(蘇州)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國森、上海喬佩斯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敏、上海貴衣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漢鑫、上海工商聯環保產業商會會長陳建中、副會長陳海珍以及相關企業的薛靜賢、敬衫給予了無私支持,其中王浦萍、張卓佳、高夕林、毛國森、金敏提供了相關技術資料。

第二階段:整理資料、撰寫階段(2008.05—2008.10)。柴金豔、黃海峰、崔江紅、周海燕、楊磊、楊楠、宋仁豐、童小濛、盧紅雁、薛冰、Romy Morana, Stefan Seuring, Katrin Mueller-Hansen分別參與了各章的討論與撰寫。

第三階段:專家審核和修正書稿階段(2008.11—2009.01)。李沛生、蔣誌民分別對《紡織產業與循環經濟》初稿提出了寶貴修改意見。期間,我也參加了中國民主建國會主席陳昌智副委員長牽頭的“節能減排”重點省份的調研,有機會對江蘇省有關紡織企業進行了實證研究,進一步豐富了研究內容。

第四階段:專家評審和再次修正階段(2009.02—2009.08)。在初稿寫作的基礎上,編寫組成員根據專家提出的意見進行了修改和重新寫作。劉貴清撰寫了第一章,其他作者對初稿進行了資料更新。在此,特別感謝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陳樹津對書稿進行了詳細細致的審核,並提出了具體詳實的修改意見,在此基礎上,本書作者對書稿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正和更新,才得以最終定稿。

第五階段:定稿階段(2009.09—2009.11)。根據前麵各階段專家的意見和建議,重新劃分和確定了本書的結構。同時,我專程再次前往紡織企業,對金融危機之後的中國紡織企業現狀進行了針對性研究。在王崇梅、王淵博全力協助下再次對全書進行了校對、修改以及增加了部分重要的內容。其中,第一章、第三章,柴金豔撰寫。第二章、第六章,楊磊撰寫。第四章、第八章,崔江紅撰寫。第五章,柴金豔、黃海峰、崔江紅撰寫。第七章,柴金豔、黃海峰撰寫。第九章,黃海峰、王淵博、柴金豔、王崇梅撰寫。第十章案例一,Romy Morana、 Stefan Seuring、 薛冰、 Katrin Mueller-Hansen、盧紅雁撰寫。第十章案例二至案例十,楊磊、柴金豔撰寫。前言、附錄、參考文獻分別由我與柴金豔負責撰寫、編輯。在此期間,北京工業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王崇梅、楊興楠、碩士研究生張強勝、中原工學院的曹璐璐、國際生態發展聯盟的馬洪立、劉麗莎對本書部分內容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見,曹璐璐初譯了英文目錄,在國際生態發展聯盟的陸鵬、雒熠、彭重才(Pong Chongchit)、羅丁(Timm Lotz)、金仲武、李秋香、楊豔豔的協助下,我與“綠色北京建設”研究課題中的專家完成了對中英文目錄的審核、全書內容的修正和完善。本書由柴金豔和我最終定稿。值得一提的是,家父黃貴瑜多次病危住院治療,但一直對我的學術研究給予充分的理解。柴金豔為此承擔了大量事務性工作。最後必須感謝所有參與人員的熱情、智慧,感謝大家的辛勤工作和密切配合,感謝專家們的認真指導和審核,感謝所有參與人員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本書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黃海峰於北京“夏光之家”

200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