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一看有了火藥味,立刻出麵調解,“曉寧同誌不要急嘛,先聽誌剛同誌把話說完。”
劉誌剛鼻子中發出一聲冷哼說道:“別的我沒有什麼可說的,就是要把縣府大院賣給日本人,我不同意。”
張翰望了望大家,笑著說道:“大家還有什麼意見,都說說吧。”
張翰這麼問,其實隻是在顯示一種民主的姿態。但是卻被一部分人給誤解了,他們認為這是張翰在鼓勵大家出麵反對李曉寧。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書記和政府的一把手向來都是很難和睦相處的,在這部分人的眼中看來,張翰作為新來的縣委書記肯定要借機向李曉寧顯示一下能量的。
按照順序,下麵是該政法委書記何忠國發言,卻不想被人大主任廖學兵給搶了先。這位老人家是從前任書記的位置上退下來的,雖然現在身處閑職,但是領導做派一點兒也沒有減少,再加上上次因為水泥廠的事情跟李曉寧鬧了點不愉快,現在自然不會替李曉寧說話。事實上,他也不是在趁機報複,而是他和劉誌剛一樣,對日本人有著比較偏執的認識,是真的不同意把縣府大院賣給日本人的。
廖學兵講完,按理說這回該何忠國了,可這哥們因為被廖學兵搶了先,居然耍起了性子,抬手又讓了讓政協主席包裕和。結果包裕和也沒跟他客氣,還真就直接發了言。他也是個老人,觀點和前麵兩位老人也是一致的,賣縣府大院可以,但是就是不能賣給日本人。
接連三位重量級人物出言反對,現場的局勢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好在這回劉誌剛沒有再接著往下讓,而是出麵選擇了支持李曉寧。接下來的紀委書記馬斌、常務副縣長鬱琅嬛也都表示讚同李曉寧。於是又打成了平手。
有了這幾位做示範,大家也都七嘴八舌地談了些意見,可一個事兒說來說去就那麼個理兒,後麵發言的都隻是把別人說過的話再重複一遍。
李曉寧對於這種扯皮會真的感到有點兒無奈,這麼一大堆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根本就商量不出個結果來。他不由地去轉臉看了看張翰,卻發現顯得很耐心,拿著鋼筆在本子很認真地記錄著,每位同誌發言之後,他都很客氣地問一句,還有誰有意見,都說說吧。李曉寧不由地有點兒佩服起張翰來,人家也很年輕,可這份沉著,真值得自己學習。想到這兒,他的心情也慢慢地平靜下來,坐在那兒靜靜地聽大家扯皮。
終於,稍微有點兒頭臉的人都發了言。張翰這才用極其嚴肅的口氣說道:“剛才大家就縣府大院出讓給日盛開發株式會社一事都發表了意見,講的都很好,雖然意見不是很統一,但是我相信大家的出發點兒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都是為了我們縣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下麵我講幾點意見!”
整個會場頓時變的鴉雀無聲,大家發現這位年輕的縣委書記身上有一點跟李曉寧很相像,那就是他們的身上都會散發出一種令人不自覺害怕的氣質。
張翰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大家由於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同一件事就有了不同的認識,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我隻說一下我的看法。我認為隻要是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於我們縣的事業發展,就應該大膽去闖、大膽去冒險、大膽地試。闖錯了,試錯了,責任縣委負,擔子縣委挑。”
結果再一次證明,規模越大的會議,做決定的越是少數人,大家興高采烈地吵了半天,統統沒用,人家張翰一句話就把你們的嘴全堵住了--出了事,我來承擔。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你們要是不同意我的意見,那麼出了事就你們來承擔。
在場的眾人,鬥鬥嘴皮子還行,真說要承擔責任,還真沒有敢往外站的。而且縣委書記和縣長一個意見,其他人就是反對,又有個毛用啊?
於是,縣府大院轉讓給日盛開發株式會社的提案就“順利”在四套班子會議上得到了通過!
下一步,就是談判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