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家訪(2 / 2)

程小溪聽到這裏,就朝老兩口說道:“看來你們還很在乎年輕人來拜年,是不是?”

於冠根說道:“這是村裏人的禮數,一年也就這麼一回。我們年輕時就這麼做的,如今老了,也希望年輕人懂點禮數做下去。”

程小溪問道:“今天沒來的是哪一位呀?”

於冠根說道:“曉寧知道,是我侄子家的孫子四海。”

李曉寧點點說道:“對,於四海!”

李曉寧這些年一直在外麵,村裏確實是有些人記不大清了,但是這個於四海他印象特別深。這小夥子比他小三屆,不多說話,舉止穩重,見麵就喊他曉寧哥。後來李曉寧回新邳縣當縣長的時候,於四海也正好大學畢業,在縣中學當老師。有一次他把李曉寧擋在路上,表情十分嚴肅地說,他有重要意見要提。問他什麼重要意見,他說中學校長不是東西,趕快開除他。一年後,校長果然被開除,而且是雙開除。當然不是因為於四海那籠統的“重要意見”,但說明於四海對那位校長的看法是對的。這給李曉寧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後來於四海報考公務員,取得了筆試成績第一,麵試成績第二的好成績,而且主動提出回草橋鎮工作,當時李曉寧安排他去做了副鎮長。為了此事,當時還有人寫舉報信舉報李曉寧利用職權安排自己的親戚進入政府工作呢。再後來,李曉寧又離開了新邳縣,就再沒見過於四海,因而對他後來的情況就一無所知了。

於冠根接著告訴他,於四海兩年後就成了鎮長,鎮長隻做了不到一年,年前辭職回家了。

李曉寧一聽,有些驚訝:“辭職?為什麼要辭職?”

於冠根說道:“聽說是和書記尿不到一個壺裏。詳細情況說不來。”

於冠根的老伴也說道:“是呀,公家的事,說不來就不敢瞎說。”

李曉寧感到有點奇怪,他是從農村出去的,知道農村人最喜歡扯閑話了。村裏出了個從鎮長的位子上辭職回家的人,這可是街談巷議的絕佳話題,眼見的,道聽途說的,總能說好多好多。可於四海的事,本家同姓三爺爺的於冠根夫婦都隻有一句話,別的就啥都不說了。這是怎麼回事?

帶著這個疑點,大年初二早飯後,李曉寧就到於四海家去了。碰巧於四海不在,而是他的父親於選舉在。

李曉寧剛落座就問道:“二大爺,我想知道的四海辭職的問題。他進步挺快的,為什麼要辭職呢?”

於選舉心情壓抑,吞吐其詞道:“這孩子脾氣怪,不合群,就辭職回來了。公家的事,咱老百姓沒文化,實在說不清。”

於選舉的老伴一個勁地催他們吃白果、柿子餅之類,好像要以此打斷剛才的話題。

李曉寧更加感覺到一點蹊蹺。那麵於冠根還說是和書記有矛盾,尿不到一個壺裏。這邊於選舉卻又吞吞吐吐,隻說兒子脾氣怪,再就是公家的事說不清。於四海不僅辭掉鎮長職務,連公職都辭掉了,這在一個家庭來說,是不得了的大事,作為父親居然能糊裏糊塗說不清?

這時村幹部秦有禮和侯永貴來看李曉寧。並有幾個年輕人跟隨進來。近幾年來,村裏的領導班子更迭頻繁,秦有禮和侯永貴是去年才換上來的,而且兩個人,李曉寧也都不認識。

秦有禮自我介紹道:“李縣長,我叫秦有禮,任支書,他叫侯永貴,是村主任。你不認識我們,我們可認識你。”

李曉寧擺擺手說道:“我現在沒有職務,叫我李曉寧,行嗎?”

於選舉在旁說道:“他一來就說了,要咱們叫他曉寧,我們已經習慣了。”

秦有禮點點頭:“行。”

村幹部來了,李曉寧就問到村民的生活生產情況。秦有禮是個高嗓門,說道:“曉寧你是問村裏的村民的生活吧?沒問題,形勢大好,越來越好!”

李曉寧瞧著對方,在琢磨著這兩句以前使用率很高、現在聽起來已經很不習慣的空話、大話是啥意思。

秦有禮讀懂了李曉寧的表情,說道:“曉寧你是覺得我這話有些空吧?那就說實的,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兩萬一千塊錢。”

李曉寧聽了很高興,說:“好哇,這與你們的工作是分不開的。”

“與我們沒關係。”秦有禮說,“這是上級領導的功勞。我們能做的就是同上級領導保持高度一致,領導說怎幹就怎幹,領導說怎說就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