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1 / 3)

楚莊王一聽此話心中便已有數,但是表麵仍不動聲色。沉吟了一會兒,他才說道:“三年不飛,但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但一鳴驚人。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你先回去吧。”“可是大王……”“怎麼,寡人的話,愛卿不愛聽。”莊王眉頭一皺,這就表明了不想再往下聽。伍舉見此情景,自己也知道多說無益,他隻好退了出來,一麵走一麵想:莫非大王知道我的意思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可真是太好了啊。

可是,伍舉求見楚莊王過去了幾個月,楚莊王依然如舊,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是變本加厲。伍舉得知後,隻能是終日唉聲歎氣,卻無計可施。朝中大臣們眼見伍舉求見反應是有喜有憂,這時一些奸臣們暗自竊喜,而那些忠臣們則憂患日深。有一天,大臣蘇從再也忍不住了,他直言不諱地對楚莊王說:“大王,臣認為您是一國之君,不應該終日隻知道縱情享樂,而應該勤於朝政治理國家。”

楚莊王未置可否,反而提醒他說:“蘇愛卿,你應該看到寡人貼出的那個告示了吧,進諫的人將會被處死,難道你不知道嗎?”蘇從答道:“臣知道,但是如果大王能因此而覺悟的話,臣甘願一死而無憾。”楚莊王想了想說;“好了好了,你們都下去吧,寡人也累了,想要休息一下了,讓我好好想一想吧。”

朝後,大臣們聚集在一起,都麵麵相覷,誰也不知楚莊王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這時候,那些被莊王寵幸的奸臣暗自竊喜,他們心想:沒準這次莊王把那些老頭子們一塊兒處決了呢,誰叫他們愛多管閑事呢。

然而,這些奸人們的如意算盤卻打錯了,楚莊王自此以後便不再縱情享樂了,迅速開始致力於政治革新。他首先對那些整天圍繞在他的身邊,與他一起吃喝玩樂的諂媚之人給予處分,接著又任命曾經冒死進諫的伍舉、蘇從為最高顧問,經過一番治理,整個國家麵貌煥然一新。

從這段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楚莊王一開始的吃喝玩樂並不是單純的享樂,而是以此為擋箭牌,暗中進行觀察,從而分辨出哪些人是可用之才,而哪些是無用之才。一旦分清認明之後,便開始著手政治革新,一舉刷新人事,調整國家的政府機構;這種方法之高明,不能不令人咋舌。

等待時機成熟再出擊

有一類鳥專門以食魚類為生,它們的嘴看起來直直的,嘴的上下兩部分又長又寬闊。他們在吞吃食物的時候,有的經常把捕到的魚兒往空中輕輕一拋,讓那條魚兒頭朝下尾朝上摔下來,然後再一口接住並且咽下去,這種吃法可以使魚在通過它們咽喉的時候,魚翅的骨頭由前向後倒,就不會卡在喉嚨裏了。

其實為人處世求人辦事也同樣會碰到各種“刺兒”,在這個時候,更不能是“直腸子了”,而是應該想辦法來兜個圈子,或者繞個彎子,避開釘子。這正是做人應該具有的策略和手段。連這種鳥都懂得要“把魚倒過來吃”,聰明人怎麼能夠赤膊上陣,硬碰釘子讓“刺”卡在喉嚨中呢?

有一位編輯向著名學者錢鍾書約稿,便是采用繞圈子的方法,最後成功地“吃到了魚”,而且還覺得“根本沒什麼刺兒”。媒體總是喜歡把學界泰鬥錢鍾書先生的脾氣渲染得那麼怪僻,數年前,這位編輯曾參與編纂地方名人詞典。同仁們都說,錢老的材料可是不易到手,主編為此也是大傷腦筋。這位編輯想要碰碰運氣,由於前車之鑒,因此一點都不張揚。這位編輯之所以決定試一試,因為他對錢老的著作及學術成就有所了解。自1961年錢先生的力作《通感》問世以來,錢先生之名即銘刻腦際,追慕至今。另外,錢老的叔父錢孫卿先生是這位編輯所在學校裏的前任老校長。就憑這兩條,這位編輯就建立起信心了。

由於錢老伉儷情趣高雅,他們經常調侃,說話幽默詼諧相與為樂。楊絳女士經常把夫君錢先生稱為黑犬才子。這是因為錢鍾書,字默存,分拆以後的離合體就是黑犬才子。於是這位編輯也冒昧為他們的姓名編了兩條燈謎。文化著作射“錢鍾書”;“柳絮飛來片片紅”射“楊絳”。在給兩人的信中先呈上這個拙作,然後再陳述其叔父的業績。結果很快就收到了回信,他喜不自勝。隻見回信內附聯名賀卡,藍底金字,莊重雅致。特別是錢老親筆簽名的明信片,看來,錢老並不像傳言所述那麼古怪。

從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對於那些令人敬畏的人,最好是在提出請求之前,先兜個圈子,或者提及他的興趣或一些近況,使對方覺得這個人好像很了解我,從而加深對他的印象。

大智慧:為人不可太懦弱。人生在世,應有屈有伸,內方外圓,中直不曲,從而以謀處世,以智做人。

柔弱之人未必是君子

在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勝利必然建立在其他人的失敗之上,自己的贏就等價於別人的輸,自己想贏就等價於想讓別人輸,以自己賺錢為目的而研究行情就等價於讓別人輸錢為目的研究行情,以自己賺錢為目的進行操作就等價於讓別人輸錢為目的進行操作。所以,雖然你沒有向任何人宣戰,但是實際上,你在和別人競爭的過程中,或者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已經和別人成為沒有宣戰的敵人了。因此,敵對情緒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人類社會就是這樣的,由於利益的分配,人們常常會在素昧平生毫無恩怨的情況下成為隱形的敵對者。因此,你在和別人的競爭中,常常具有攻擊意識,自己對對手具有攻擊意識,對手對自己也具有攻擊意識。

損下益上

兵法有雲:“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敵方的情況已經明確,而盟友(泛指第三力量)的態度還不穩定,要誘導盟友去消滅敵人。以保存自己的實力,善於運用《損》卦中關於損下益上的邏輯推理演算。

此計原屬於腐朽的封建官僚之間相互利用、爾虞我詐的一種政治權術,強調要善於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製造和利用對手內部的矛盾,來攻擊對手。但在今天的職場上,人們作為一個職場中的個體來說,要學會識破別人借刀殺己,更要小心被人利用,做了殺人的刀子。

一位姓陳的朋友原是一家國有企業的辦公室主任,對廠長忠心耿耿,被列入副廠長候選人。有一次他與廠長、副廠長陪同一位客戶到某飯店吃飯。飯局還沒有結束,副廠長便把陳叫出來,說為了拉住客戶,做好生意,給客人找個小姐服務服務。既然領導安排了,陳也就辦理了。吃完飯,陳便讓客人到包間休息,不知情的客人把廠長也拉去包間了。他們進去沒說幾句話,兩位花枝招展的小姐就翩翩而進。不一會兒,警察過來掃黃,把廠長、客人和兩位小姐帶走,事情雖然是清白的,但廠長嫖娼被捉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影響非常惡劣。事後,廠長暴跳如雷,免去了陳的辦公室主任職務,下放車間。

陳現在雖是個體老板,有不少錢,但那次事件永遠是他心中的疼,後來他才明白,副廠長對廠長有意見,他一不小心上了副廠長的當。副廠長借他“這把刀”和小姐“那把刀”毀了廠長的名譽,又借廠長“這把刀”免了陳的職務,鏟除了“異己”。現實職場中,“借刀殺人”的事不在少數,朋友陳的教訓是深刻的,人們一定要擦亮眼睛,千萬別陷入別人的矛盾漩渦之中,否則,自己的事業就會走彎路。

小心上當

東晉的大將軍王敦去世以後,他的兄長王含一時之間感到沒了依靠,於是便想去投奔王舒。王含的兒子王應堅持勸說他父親應該去投奔王彬,王含訓斥道:“咱們大將軍生前與王彬有什麼交往嗎?你小子以為到他那兒有什麼好處啊?”王應不服氣地說:“這正是孩兒勸父親您投奔他的原因,江川王彬是在強手如林的時候打出一塊天地的,他這種人不趨炎附勢,這一點就不是一般人的見識所能做到的了。他現在看到我們衰亡下去,一定會產生一些慈悲憐憫之心;而荊州的王舒一向非常保守,他怎麼願意破格開恩收留我們呢?”王含不聽兒子的建議,於是徑直去投靠了王舒,王舒後來果然將王含父子沉沒於江中。而王彬當初聽說王含父子要來投靠,已經悄悄地準備好了船隻在江邊等候著,但是一直沒有等到,後來他聽說王含父子投靠王舒後慘遭厄運,深深地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