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想做個有作為的皇帝,他要親自過問國家大事。一天上朝時,他問右丞相周勃:“現在一天的時間裏,全國被判刑的有多少人?”周勃說不知道。文帝又問:“全國一年的錢糧有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周勃還是回答不上來,感到慚愧至極,無地自容。
文帝看周勃答不出來,就問左丞相陳平:“陳丞相,那你說呢?”陳平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您要想了解這些情況,我可以給您找來掌管這些事的人。”
文帝問:“那麼誰負責管理這些事呢?”陳平回答:“陛下要問被判刑的人數,我可以去找廷尉,要問錢糧的出入,我可以找治粟內史,他們會告訴您詳細的數字。”
文帝有些不高興,臉色沉下來說道:“既然什麼事都各有主管,那麼丞相應該管什麼呢?”
陳平毫不猶豫地回答:“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事無巨細,每事躬親。丞相的職責,上能輔佐皇帝,下能調理萬事,對外能鎮撫四夷、諸侯,對內能安定百姓。丞相還要管理大臣,使每個大臣能盡到自己的責任。”陳平回答得有條不紊,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連連點頭,露出滿意的笑容。
站在一邊的周勃如釋重負,十分佩服陳平能言善辯,輔政有方,深感自己是個武夫,才幹在陳平之下。他回到家裏,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想,自己雖說平定諸呂有功,但是輔佐皇帝、處理國政方麵的才能比起陳平差遠了,為了國家百姓著想,還是應該讓陳平做丞相。於是周勃也假稱有病,向文帝提出辭呈。
漢文帝非常理解周勃的心情,批準周勃的辭呈,任命陳平為丞相(不再設左丞相)。陳平輔佐文帝,勵精圖治,促成了漢朝中興。陳平和周勃兩位老臣,都是漢朝開國元老,卻“虛己盈人”,互讓相位,光彩照人。他們如此不為己利,從國家社稷著想,謙虛相讓,很值得今人學習。
智者做人總以自己的能力為基礎,懂得“力所不及”和“過極”的辯證法則。有些事情,你以謙讓為做人之本,才能保全自己、成全自己。否則你非要與強手較勁,隻能兵敗如山倒。做人是一門學問,當你謙讓他人時,就會贏得他人的尊重,抬高你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或許會換來另外的成功資本。這需要我們在一起徹悟其理。
方圓經:人生如棋
人生如棋局,棋如人生。棋盤為方棋子為圓,方為遊戲規則。圓則是人情世故的變通。隻有充分組合方與圓,人生才會是下一局好棋。
為自己多開一扇門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早已經成為了我國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成功戰例。
秦朝末年,秦二世殘暴專橫,民怨沸騰,群雄並起,紛紛反秦。在長年征戰的過程中,亭長出身的劉邦首先率領部隊攻進鹹陽,滅掉了秦國。勢力強大的項羽進入關中後,逼迫劉邦退出關中,並擺下鴻門宴邀請劉邦,準備伺機殺死劉邦。
劉邦此次脫險後,率領部隊退駐漢中。不僅如此,為了麻痹項羽,劉邦還在撤退的時候,將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全部燒毀,以表明自己永遠不再返回關中的決心,讓項羽放鬆警惕。而事實上,劉邦一天也沒有忘記要徹底打敗項羽,一統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強大起來的劉邦,派大將軍韓信出兵東征。出征之前,韓信派了許多士兵去修複已被燒毀的棧道,擺出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關中守軍聽說了這一消息之後,馬上派人密切注視修複棧道的進展情況,並把主力部隊集結到棧道沿線各個要塞,日夜防範,準備阻止漢軍進攻。
就這樣,韓信通過明修棧道的方式,成功地吸引了項羽軍隊的注意力,把敵人的主力引誘到了棧道一線。就在敵人繼續關注棧道的修複情況的時候,韓信悄悄率領大軍繞道到陳倉,突然發動襲擊,一舉打敗駐守在那裏的大將章邯,並迅即進入中原,為劉邦統一天下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不僅僅是在戰場上,在職場上,暗渡陳倉也是比較常用的策略。有些時候,你所從事的工作可能不是很忙,你可以在業餘時間裏學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東西,做一些自己很願意做的事情,為自己的發展鋪好路。
小王還在企業工作的時候,辦公室就一個主任和兩個兵,主要工作就是辦好企業簡報。主任不但幹工作輕車熟路,他朋友也較多,平時愛喝酒,打麻將,在主任的帶領下,小王跟主任學了不少書本上沒有學到的社會知識,工作也完成得很好。他作為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不甘願當一個“跟屁蟲”,總想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就很注意主任的為人處世方式,同時,業餘時間就練習寫作,節假日也研究報紙版麵。時不時地向報社投一篇稿子。當企業準備精簡管理人員時來了一個競爭上崗,演講時他不但慷慨陳詞,也亮出了自己在報紙上發表的一些文章,由此引起廠黨委書記的注意,說他平時不顯山不露水,關鍵時候還真有兩下子,自然,小王就得到了重用。之後,他因在樹立企業形象方麵做出不少貢獻,廠裏兩年給他長了三級工資,引起許多人羨慕。
後來,他考入政府機關,工作再忙也不忘學習黨的理論,再怎麼休閑也不丟技能的訓練以等待時機,尋求發展。所以,提醒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由於時機不成熟,你現在不得不跟在別人的後麵,待遇也可能很不理想,目前你隻有暗暗學點一技之長,一旦時機成熟,你就能比別人更好地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做法。
挑水的和尚也要學會挖井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小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兩個廟裏。兩座山之間有一條小溪,這兩個小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到這條溪邊去挑水。時間長了,他們便成為好朋友了。就這樣,時間在每天的挑水中流逝,不知不覺中過了五年了,雙方都已經習慣了互相見麵了。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上的小和尚沒有下山來挑水,右邊那座山上的小和尚覺得很奇怪,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吧。”也沒有在意,哪知到第二天,左邊這座山上的小和尚還是沒有下山來挑水,第三天也沒有來,這樣過了一個星期,那個小和尚還是沒有來挑水。直到過了一個月以後,右邊那座山上的小和尚,終於忍不住了。他心想:“我的那位朋友可能生病了吧,我要去拜訪拜訪他,看看我能不能幫上什麼忙。”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右邊山上的小和尚到達左邊這座山的廟之後,看到他的老友,不禁大吃一驚。因為他的這位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人。他好奇地問道:“你已經有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就不用喝水嗎?”左邊這座山上的小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看,你就明白了。”於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上的小和尚走到廟的後院裏,指著一口井說:“實際上,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我也堅持不斷,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吧。如今,終於讓我挖出水來了,我就不必再下山去挑水了,這樣我便有更多時間來練習我喜歡的太極拳了。”
我們在工作當中其實比較相似的,我們工作掙薪水就像是在挑水;而我們常常會忘記去把握下班後的時間,如果把握下班的業餘時間挖一口屬於自己的水井,慢慢培養自己另一方麵的實力,這樣你就可能會擁有更加廣闊的選擇餘地,就能夠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大智慧:清晨,當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時候,多開一扇窗,讓新鮮的空氣和溫暖的陽光充溢在你的周圍。
一把鑰匙隻能開一把鎖
善於處理與周圍人的關係,說來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所謂百人有百性,與不同的人交往必須要用不同的方法才可以,這就自然會給人際關係的處理帶來許多有時想也想不到的意外之事。
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商品經濟大潮洶湧澎湃,一方麵卷起了浪花,同時也帶起了很多沙礫,所謂物欲橫流,人心不古。你很難說別人是怎樣一個想法,實際上現代人更加封閉、更加隱秘。
如此說來,似乎是人心險惡,步步艱難了。當然事實也並非如此,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說隻要是鎖就有鑰匙能打開它,有鋒利的矛也就必然有堅硬的盾。同樣的道理,人際關係處理雖不是易事,卻也可以處理得好。隻是法無定法,而這“法無定法”本身便是一種絕妙的“法”,在職者正應遵循著法無定法的有“法”之路,以不變應萬變,巧妙施法。才能立足於社會。
職場中人要順應社會、適應環境,就必須注意調整自身,真正做到謹言慎行。相對於普通人來說,職場中人就更需謹言慎行,注意自我形象。為職者的一言一行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還代表著某個組織或者某個集體的形象,同時亦有榜樣示範的性質。你的舉手投足、言談話語,無不向周圍的人群展示著某種不確定的信息,而其他的人也往往會注意這些細節,以便察顏觀色,所以,職場中人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