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在做信和錢莊專管外出收賬的“跑街”時,擅自做主,用自己收回采的一筆五百兩銀子,資助王有齡進京捐官,把自己的飯碗都給砸了。同行們雖然知道他聰明勤快,是一把好手,但擅自挪用錢莊的銀子款子,在規矩極嚴的錢莊業是視為大忌,如此惡名一出,也就等於被踢出此行,因而各家錢莊也都不敢雇用他,最後他落得隻能靠給人打零工糊口的地步。
後來王有齡回到浙江為官,胡雪岩有了靠山,就決定自己開錢莊。但是他此時仍舊是身無分文,雖然王有齡已回浙江任海運局,銀錢方麵不僅沒有辦法幫他多少,事實上此時胡雪岩還要設法為王有齡籌措公事運作所需的經費。胡雪岩一上手就要開自己的錢莊,至少需要五萬兩銀子。
胡雪岩決定,采用“借雞生蛋”的策略。
胡雪岩想到了兩條“借雞”的渠道。一條渠道是借用信和錢莊墊支給浙江海運局支付漕米的二十萬兩銀子。王有齡一上任,就遇到了解運漕米的麻煩,要順利完成這一樁公事,需要二十萬銀子。胡雪岩與王有齡商議,建議讓信和先墊支這二十萬兩。信和自然也是求之不得,因為信和也正希望與海運局接上關係。這筆借款自然一談就成。本來海運局借支二十萬兩隻是短期應急,但胡雪岩要辦成長期,他預備移花接木,借信和的本錢,開自己的錢莊。
第二個渠道,則是一個更加長遠的渠道,那就是借助王有齡,代理公庫。胡雪岩料定王有齡不會長期待在浙江海運局的位置上,一定會外放州縣,到時候他可以代理王有齡所任州縣的公庫。按慣例公款往來不付利息,等於白借公家的銀子開自己的錢莊。他把自己的錢莊先開起來,現在雖然大體隻是一個空架子,但一旦王有齡外放,州縣公庫一定由自己的錢莊來代理,那時解省公款源源而來,空的也就變成了實的。
靠靈活的手段,胡雪岩先借王有齡的關係,從海運局公款中挪借了五千兩銀子,然後就著手招攬人才,租買鋪麵,把自己的錢莊轟轟烈烈地開起來了。
胡雪岩在錢莊裏的幾年學費沒有白交,他不僅用“空城計”唱出了一個阜康銀號來,而且在存款和放款方麵提出了大膽設想。
由於平時留心,胡雪岩對錢莊一點也不陌生,他認為做錢莊,唯一的勁敵就是山西票號。山西票號原以經營彙兌為主,而且是以京城作為中心。近年來由於戰亂頻起,道路艱難,公款解京,有諸多不便,因而票號無形中代理了一部分縣庫與省庫的職司,公款並不計息,彙利尤為可觀,自然大獲其利。還有各省的巨商顯宦,認為天下最安穩的地方,莫如京師,所以多將現款彙到京裏,實際上就是存款。
胡雪岩決定學競爭對手的長處為己所用。存款方麵沒有山西票號那樣的有利條件,但在放款生息方麵卻大有文章可做。
王有齡一躍而為湖州府知府時,阜康銀號自然就由空轉變成實了。這時,胡雪岩開始實施他的大膽放款計劃了:由於路途艱難等原因,官員調補升遷,多不按常規,所謂“送部引見”的製度,雖未廢除,卻多變通辦理,尤其是軍功上保升的官員,有不少是在地方上當了巡撫、道台這樣主持一省錢穀、司法的大員,而未曾進過京的,或者在當地升遷從一地到另一地的,一般少不了需要一筆盤纏和安家費。這些錢一不愁賴賬,二不愁利息不高,何樂而不為呢。有了這筆收入,胡雪岩的資金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多。有了錢,什麼都不愁了,他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
腕經:點中大象的小穴位
做成大事總要一定的手段,如何才能具有“用之有道,攻守兼備,靈活善變”的克敵製勝的鐵腕呢?美國著名成功學家特魯西說過:“最聰明的人,總能以最好的手段做出最好的事情。”
人情是最經濟的投資
錢鍾書先生曾經有一段時間,困居上海孤島寫《圍城》,這段時間裏他生活很窘迫。當時是他的夫人楊絳操持家務,正所謂“卷袖圍裙為口忙”。那時他還不是非常有名,他的學術文稿投入買,於是他開始寫小說,創作小說的動機裏就多少摻進了掙錢養家的成分。
他一天五百字的精工細作,速度雖然不是很快,卻又絕對不是商業性的寫作速度。就在這個時候,黃佐臨導演拍攝上演了楊絳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並及時支付了醐金,這就像一場及時雨,使得錢家渡過了難關。時隔多年後,黃佐臨導演的女兒黃蜀芹之所以獨得錢鍾書信任,得到錢先生的許可拍攝電視連續劇《圍城》,實際上因為她拿著老爸的一親筆信的緣故。
錢鍾書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別人為他做了事幫助過他,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要想人愛己,己須先愛人。如果你時時刻刻存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就能為自己多儲存一些人情的債權。這就如同養成“儲蓄”的好習慣,這不僅僅能夠讓你自己得到一些好處,甚至會讓你的子孫後代得到一些好處,正所謂“前世修來的福分”。黃佐臨導演在當時可能沒有想得那麼遠,那麼功利化。但多年後的事實卻給了他作為好施之人一個不小的回報。
那麼,究竟怎樣去結得人情,並無金科玉律可循。
對於一個身處窘迫境地的窮人,可能你的一枚銅板的幫助就會使他握著這枚銅板忍受極度的饑餓和困苦,或許還能奮發圖強幹一番事業,開創山屬於自己富有的天下。
對於一個放蕩不羈的浪子,可能你的一次促膝交心的幫助可能會使他建立做人的尊嚴和自信,或許能夠在懸崖前勒馬,隨後奔馳於希望的原野,最終成為一名威武的勇士。
就算在平和的日子裏,對一個正直的行為送去一個可信的眼神或者伸出自己的雙手都會是極大的支持,這一眼神無形中可能就是正義的強大動力。對一種新穎的見解能夠報以一陣熱烈的讚同的掌聲,這一掌聲無意中可能就是對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就是對一個陌生人很輕易的一次幫助,可能也會使那個陌生人突然感悟到善良的難得和真情的可貴。說不定他再次看到有人遭到難處時,他會很快從自己曾經被人幫助的回憶中汲取勇氣和伸出自己仁慈的雙手。
給人恩惠不要張揚
有一位同事給我們講過他的祖父的故事,這在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等方麵,具有很好的啟迪作用:
“當年我的祖父很窮,在一個大雪天裏他去向自己村裏的首富借錢。恰好那天那位首富興致很高,便爽快地答應借給祖父兩塊大洋,完了還大方地對祖父說:盡管拿去開銷吧,如果緊張的話不用還了!祖父接過錢,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著急用的家裏趕。那位首富衝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還了!’”
“第二天大清早,那位首富打開自家院門,發現自家門前的積雪已被人掃過,連屋瓦也掃得幹幹淨淨。他感到十分不解,就讓人在村裏打聽,得知這件事原來是祖父幹的。這件事情使首富明白了:白白給別人一份施舍,隻能將別人變成乞丐。於是他就讓祖父寫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淚水。
“祖父用給那位首富掃雪的行動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首富讓他還債也極大地成全了他的尊嚴。在祖父看來,雖然自己比較窮,但是不能白白拿別人的東西,他自己有自尊心,在首富眼裏,世上沒有乞丐:首富後來讓祖父寫了一份借契,把施舍變成了施借,隻有一字之差,但是高低立見,效果卻大大的不同。”
在你我的周圍經常存在這樣的人。一旦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自己有恩於人,於是就會心懷一種優越感,從而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其實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一些反麵的後果,也就是: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正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就抵消了。幫助別人的原因常常是同情,而同情本身就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因此,幫助別人有時候並不是很簡單的,過於張揚地來顯示自己的成就往往會傷害對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