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口渴就不要送水
隻有在他人口渴的時候送給他水喝,才能解他人的口渴之急;隻有在他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你的幫助才會顯得雪中送炭。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需求,其中有緊迫的,還有重要的,如我們在急需的時候遇到別人的幫助,內心就會感激不盡,甚至還會終生不忘。如果你在一個人瀕臨餓死時送一隻蘿卜給他和在他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就他來講內心一定是完全兩種感受。有某種愛好的人一旦遇到和自己誌趣相投的人就會興奮不已,認為這是人生的一大快樂。如果兩個人脾氣相投,就能交上朋友。所以要落個人情,便應洞察此中三昧。
三國爭霸之前,周瑜其實並不得誌。他曾經在袁術部下為官,被袁術任做一個小小的居巢長,相當於一個小縣的縣令罷了。有一年地方上突然發生了饑荒,人民收成不好,加上戰火紛飛,糧食問題就日漸變得嚴峻起來。居巢的百姓沒有糧食吃了,就開始吃樹皮、吃萆根,當時活活餓死了不少人,軍隊也餓得失去了戰鬥力。作為父母官的周瑜,看到這樣悲慘的局勢急得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給他獻計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叫魯肅,他家裏素來富裕,想必是囤積了不少的糧食,不如去向他借糧。周瑜於是就帶上人馬登門拜訪魯肅,兩人剛剛寒喧完之後,周瑜就直接對魯肅說:“不瞞老兄您說,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魯肅一看周瑜神豐俊朗,顯而易見是個人才,想來日後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當時隻是一個小小的居巢長,就哈哈大笑說:“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
後來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查看自家糧倉,那時魯家存有兩大倉糧食,各有三千石,魯肅痛快地說:“也別提什麼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大倉送與你好了。”周瑜和他的手下一聽魯肅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一個饑饉之年中,糧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魯肅的言行深深地感動了,兩人當時就交上了朋友。後來周瑜飛黃騰達了,自己當上了將軍,他仍然牢記著魯肅的恩德,將他推薦給孫權,魯肅終於得到了一展身手的好機會。
受到過別人幫助的人對雪中送炭之人總是懷有特殊的好感,某位小姐如此說:“我有一位好朋友,在我每次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就一定會出現。例如:我有急事需要用車或上班遲到時需要用車,隻要我給他打個電話,他就一定到,可以說每求必應。事情一旦過去,我們又各忙各的。到過年過節的時候,我總是忘不了給他寄一張賀卡,發短信給他拜個年。”
對身處困境中的人僅僅有同情之心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給以具體的幫助,使其能夠渡過難關,這種雪中送炭、分憂解難的行為最易引起對方的感激之情,進而形成友情。比如,一個農民做生意賠了本,他向幾位朋友借錢,都遭到回絕。後來他向一位平時交往不多的鄉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給對方說明情況之後,對方毫不猶豫地借錢給他,使他渡過了難關,他從內心裏十分感激。後來,他發達了,依然不忘這一借錢的交情,常常給對方以特別的關照。
使用這種方法,有幾點技巧:
人在飲足井水後,往往會離井而去,所以你應該適度地控製自己的恩惠,讓他總是有點渴想要喝水,以便使其對你產生一定的依賴感和需求。一旦他對你失去了依賴之心,或許就不會再對你畢恭畢敬了。
作為老板,你刺激下屬享受的欲望,同時又不去全部滿足,而是一次一點,以使其保持持續的幹勁、繼續為你賣命。
不要對別人的恩情過重,這樣會使對方自卑乃至討厭你,因為他一方麵無法報答你;另一方麵會感到自己有些低能。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事前給人小照顧,別人能報以大照顧
有人注意力不夠,和別人討論事情總是自顧自地自說自話。別人深覺被冷落而生反感。所謂“依賴事前準備的說服”,是指在遇到事情時,應以謹慎小心的態度來處理之。心裏頭若有什麼計劃,首先應分析實行的可能性。同時應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各方的意見,向大家說明計劃的目的及內容,並且要求大家在計劃付諸實施時,能鼎力相助。
有人到了施行階段時才匆忙地要求別人幫忙,別人自然置之不理。雖隻是小差異,然而在結果上卻帶來巨大的差別。
對於必要的情報,應該讓部下明了“昨天的經理會議什麼人說了什麼話”,“目前上級正在檢討此問題”,“不久的將來可能會給本科帶來種種的影響”等等,預先說明事實,和部下共同擁有情報。
如能共有某件事就能從中產生共同體會,據說在壞事連連時,更能增加彼此的親密感。事實上不僅限於壞事之時,不論何時何事,運用共同的力量能產生共通的感情,更能加強彼此問的聯係。
所謂事前的準備是指在實施上事先獲得諒解。大型公司盛行書麵請示製度,這是指一個方案要進行時,必須先同各部門領導取得一致的認可。把書麵請示交由經理處,經過兩三次的詢問,隻要被確認了,就等於經理答應了。隻要有事前的準備,書麵請示隻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
大智慧:用什麼方法叫獅子不傷害你?答案很簡單,就是和獅子結交成最好的朋友。
死纏硬磨並不丟人
你求別人辦事,別人明明能辦,但是總是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和理由來推脫或者拖延,這時候需要采取死纏硬磨法,賴在對方的地盤,友好地堅持,不答應就不撤退,不達目的不罷休,辦不成事情不回頭,搞得對方急不得也怒不得,最後隻好答應。
死纏硬磨法的特色就是以消極的形式爭取積極的效果。用決心消耗對方的時間和精力,給對方施加壓力,用自己堅強的態度、信念和感情達到影響對方和改變對方態度的目的。
這種方法有以下幾種具體的小技巧。
死纏不放
隻要你有心去做,鍥而不舍,堅持不懈,就像愚公移山一樣,相信你就是一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辦事高手了。
有位香港女作家,在濃濃的浪漫情調中與大陸某男士結成秦晉之好,她曾經宣稱那位男士是追她的男朋友中條件最差的。但她為什麼偏偏選中了這一位呢?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幾年前,那是她第一次赴上海,是為洽談自己的小說授權給上海某家出版社出書而前往的。一次晚宴上,女作家和某男士相遇,男士深為女作家的人生體驗所感動,晚宴後就對她說了一句驚人之語——“我可以追求你嗎?”
她當時未予理會,隻當成是一句玩笑話。不料男士真的開始展開猛烈追擊。每天從早開始,他帶了好多朋友,一起在她下榻的酒店“站崗”。
對於男士此舉,女作家感覺如遇“恐怖分子”,不敢踏出飯店一步。而緊盯不放的男士便不斷以電話“騷擾”女作家,並告知她“如果再不露麵,便要通知你的所有朋友,告訴他們我要追你”。
被逼得無路可跑的女作家急中生智說:“你請我喝咖啡,我們好好聊聊。”她知道大陸人收入極低,索性一口氣喝了五六杯咖啡,準備使追求者“破產”。結果他也跟著叫了五六杯咖啡,結賬時不但沒有囊中羞澀,反而給了服務員一筆數目不小的小費,讓對方知難而退的計謀沒有得逞。
最激烈的是,就在她在上海的最後一夜,鼓足勇氣的那位男士,竟在大庭廣眾麵前猛烈親吻女作家。女作家霎時花容失色,久久不能言語,隨後激動得幾乎落淚,說:“你怎麼可以這樣。”
當她離開上海,那男士更是一路窮追猛打。赴西安,追蹤到西安,抵達台北,越洋電話不知打了多少遍。至此,女作家說:“隻要我存在於地球上一天,似乎都無法逃出他的手掌心。”隻好繳械投降,宣告結婚。
“磨”字訣
“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雙方的距離有多大,隻要你善於用行動證明你的誠意,就會促使對方去思索,進而理解你的苦心,從固執的框子裏跳出來,那時你就將“磨”出希望了。某保險公司業務員楊輝到一個鄉村開展保險業務,因群眾對保險工作性質不了解,怕吃虧,不願參加,其中村長最為固執。楊輝決心攻下這個堡壘,他天天跑幾十裏去向他們宣傳、動員,村長怕見他,就躲著走。一次聽說村長到幾十裏外的鄰縣親戚家幫助蓋房,他騎車追了去,車子一放,袖子一挽就幹活。幹完活還和村長“磨”。
為了找一個長談的時機,楊輝幹脆天不亮就起床,冒雨趕到村裏,在村長家門外一站兩個鍾頭。村長起床開門愣住了,見楊輝淋得像水雞,便一把將他拉進屋裏說:“小楊,你就別‘磨’了,我們參加還不成嗎?你這種精神頭,就是‘上帝’也得舉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