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五線譜和簡譜,哪一個出現的時間更早些
從上麵的問題中,我們已經知道了五線譜出現的時間,而簡譜,我們在這裏隻稍微提及。
具體簡譜的知識,請參閱本套叢書之一的《簡譜100問》,您會找到很多和簡譜有關的知識。
簡譜分為數字簡譜和字母簡譜兩種,我們平常使用的,多為數字簡譜。
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那時有一個天主教的修道士名為蘇埃蒂;他用1、2、3、4、5、6、7來代表七個音來寫譜教歌,爾後寫了一本小冊子名為《學習素歌和音樂的新方法》;18世紀,法國人盧梭於1742年在法國巴黎向科學院宣讀了一篇論文《音樂新符號建議書》再提“數字簡譜”,因當時他寫《懺悔錄》一書,反而名聲大增。人一出名,書也出名,《音樂新符號建議書》也被人重視了。18世紀中葉以後,又有一批法國的音樂家、醫生、數學家等把“數字簡譜”加以整理,完善。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裏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在1882年這種記譜法傳入日本,1904年再由沈心工等傳入中國。1904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中國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後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學校,30年代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簡譜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由於簡譜的記法與中國的工尺譜相當接近,在中國簡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就世界範圍而言,中國是把簡譜吸收得最好、最發揚光大的國家。而五線譜,通過教育體製,以西方為中心的音樂教育,已基本流行於各個國家,在院校裏也是必修項目之一,它為世界音樂統一於一譜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