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150~219),字機,南陽郡涅陽(今河南南陽縣)人,東漢著名醫學家,被後世醫學者稱為“醫聖”。
張仲景係統地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學精華,根據自己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著《傷寒雜病論》共十六卷,是人類醫藥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完備的醫學典籍,為後世臨床各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張仲景是東漢時期一位醫術高明的人。
有一天,張仲景聽說有一位叫沈槐的名醫,已經70多歲了,但沒有子女,因此他整日為自己的醫術將要失傳而發愁,慢慢愁出了病。而且奇怪的是他的病誰都看不好,現在病情已經越來越嚴重。
於是,張仲景來到沈槐的住處,與沈槐聊了幾句後,立即開了個藥方,並對沈槐的家人說:“你們先去準備五穀雜糧各一斤,然後搓成團,外麵再塗上朱砂,讓你們老爺一頓吃完,這樣病就會好了。”
沈槐看了看藥方,笑著對家人說:“這個年輕人真是可笑,我行醫這麼多年,還從來沒見過天底下有這樣的藥方!”說完,他吩咐家人按張仲景說的方法做好藥丸,掛在屋簷下,逢人就指著藥丸取笑張仲景。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沈槐的病竟然不知不覺地好了。此時,沈槐才恍然大悟,對張仲景既佩服又慚愧。
沒過多久,張仲景再次去拜訪沈槐,他說:“我們做郎中就是為了給人治病,方便百姓行醫問藥,先生雖然沒有子女,但是我們這些年輕人不都是您的子女嗎?您又為何因醫術失傳而發愁呢?我們學習到您的醫術後,會像您一樣治病救人的!”
沈槐聽後,點點頭說:“年輕人,你說得對啊,我怎麼能那麼自私呢?”
沒過多久,沈槐就把自己祖傳的醫術全部傳授給了張仲景和其他幾位年輕的郎中,並囑咐他們要盡心盡責去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