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翹尾的鬥牛(1 / 1)

戴嵩(約765~848),唐代畫家,擅長畫田家、川原之景,筆致精細入微,畫牛尤為著名,後人稱“野性筋骨之妙”,傳世作品有《鬥牛圖》。

戴嵩畫牛與韓幹畫馬,並稱為“韓馬戴牛”。相傳戴嵩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連,可見他觀察得非常精微。明代李日華評價他的畫說:“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謹,貫得其神而捷取之耳。”

戴嵩從小便喜歡讀書畫畫,尤其擅長畫牛。

有一天,父親的一位朋友特意來到戴家,說:“聽說你兒子的牛畫得不錯,我想請他畫一幅,回去掛在廳堂上,不知道他是否願意。”

父親說:“你真是太客氣了。”說完就叫戴嵩進來,讓他當場畫畫。不一會兒,戴嵩畫好後對客人說:“請老伯看一下有沒有不妥的地方。”

客人過來看。隻見紙上畫著兩頭牛,在山坡上牴角相鬥,尾巴左右擺動著,看上去活靈活現。

客人滿意地說:“你這幅《鬥牛圖》畫得太好了!真是了不起啊!”戴嵩聽後心裏別提有多得意了。

當戴嵩和父親送客人走時,碰到一個孩子在放牛,客人對放牛娃說:“戴嵩畫的牛,比你放的牛還剽悍強壯,不信比一比!”說著就把畫展開,讓放牛娃看。誰知,放牛娃看了畫,忍不住大笑起來。

戴嵩生氣地說:“你傻乎乎地笑什麼?難道你畫得比我好嗎?”

放牛娃笑著說:“你畫的是兩頭牛在鬥架,這個時候,它們全身的力氣都使在牛角上,牛尾巴是夾在兩腿間的。可是,你畫的牛尾巴卻是翹起來的。難道這不可笑嗎?”戴嵩聽後,臉“刷”的一下紅了。

從此戴嵩不再自滿,開始仔細觀察牛的各種神態,並虛心向放牛娃了解牛的生活習性。後來,戴嵩又畫了一幅《鬥牛圖》,成為流芳百世的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