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名臣、文學家、政治家,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
範仲淹1015年考中進士,後陸續任過很多職務。1043年,他試圖改革政治,推行新政,但因保守派的反對沒有成功。他為人正直,當官時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範仲淹一生論著很多,名篇有散文《嶽陽樓記》、詞《漁家傲》、詩《江上漁者》等。
範仲淹小時候家裏很窮,沒有錢供他上學。但他並不氣餒,堅持在艱苦的條件下努力學習。為了專心學習,他晚上就住到山上的一個破寺廟中。
一天,範仲淹的一位朋友把他的事情告訴了父親。父親聽說後很同情範仲淹,於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魚肉,讓兒子帶給範仲淹。
朋友將做好的魚肉送到範仲淹的住處,說:“這是我父親讓我拿來給你的,你看還冒著熱氣呢,趕快趁熱吃吧!放涼就不好吃了。”
範仲淹看了一眼這些美味,擺擺手說:“不行!我怎麼能接受你們的東西呢?你還是帶回去吧!”
朋友以為範仲淹是因為不好意思吃才推辭的,所以連忙放下東西轉身走了。
過了幾天,那個朋友又來到範仲淹的住所,發現上次給他送來的魚肉竟然絲毫未動,都已經放壞了。於是,他責備範仲淹說:“你看,讓你吃你不吃,東西都放壞了,你究竟為什麼不吃啊?”
範仲淹回答說:“其實並不是我不想吃,隻是我已經過慣了艱苦的生活,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肴,以後再過這種艱苦的生活就會不習慣了,所以我還是不吃為好。不過,還是要感謝你父親的一片好意。”
那個朋友回家後,把範仲淹的話告訴了父親。父親感慨地說:“真是個有誌氣的孩子,日後一定會有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