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1788~1824),英國著名詩人,出生在英國倫敦的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

拜倫年少時受啟蒙主義的熏陶,長大後成為歐洲革命運動中爭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戰士。1809年發表的《英國詩人和蘇格蘭評論家》一詩,初次顯露了他卓越的才華。1816年,因受到上流社會的排斥,移居意大利。《唐璜》是他的著名代表作品。

19世紀,在英國的貴族學校裏,經常會發生一些高年級的學生欺負新學生的暴力事件。

有一天,一個身體強壯的高個子男生攔住了一個新生,霸道地說:“小子,去給我買個麵包!”

新生剛來到這所學校,還不明白其中的“原委”,於是瞪了大個子一眼,說:“我為什麼要買給你,要吃自己去買啊,自己又不是沒有長腿!”

高個子一聽非常生氣,覺得自己很沒有麵子,於是一把揪住新生的衣領,劈頭蓋臉地打起來,嘴裏還不停地罵道:“你這小子,真是個地地道道的蠢貨!為了讓你變得聰明點,我今天不得不好好兒教訓你一下!”新生被打得齜牙咧嘴,但還是不肯求饒。

圍觀的學生大多一副漠不關心的表情,像在看戲一樣。隻有一個外表文弱的男生,眼裏漸漸湧出了淚水。他終於忍不住大聲嚷起來:“你到底還要打他幾下才肯住手!”

高個子朝那個抗議的聲音望去,一看也是個瘦弱的新生,就鬆了一口起,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問這個幹嗎?與你有什麼關係嗎?”

那個新生用含淚的眼睛盯著他,毫不畏懼地回答:“不管你還要打幾下,讓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頭吧。”

高個子聽到這個出人意料的回答後,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後來,這兩個新生成了好朋友,學校裏的暴力事件越來越少了。

那位挺身而出,願為陌生弱者分擔痛苦的少年,就是後來揚名全世界的大詩人拜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