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如何走出口才“陷阱”(1)(1 / 3)

心亂如麻、內心膽怯、金口難開……為什麼?想說又不敢說,更不會說,又是為什麼?說了,又是“舌頭總傷人”、“言多必失”……為什麼?看來,要想在眾人麵前淋漓盡致地表達自我,先得從診斷自我的要害做起。

你為何膽怯說話

怯場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怕怯場。不要以為別人比你強多少,臉皮還是厚的好。

善於言辭,無疑對每個人的事業和生活都裨益無窮;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的演說家,更是令人羨慕,使人崇拜。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高超的語言技巧,我們周圍也確實有不少不善說話、沉默寡言之人。

一些人天生性格內向、孤僻,存在著對說話的膽怯心理。

“我總是不敢在人麵前講話、發言,那會使我心跳加快,腦中一片空白……”有人坦然地承認自己對說話的膽怯,而且對此頗為苦惱。

往往每一個說話膽怯的人都以為怯場的隻是自己,以為別人並不怯場,總是在想:“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那並非某個人所特有的現象,隻不過別人對於怯場狀態不太注意而已。

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大凡是人,都或多或少在說話方麵有著不自信的心理,而緊張和恐懼便是這些不自信心理的突出表現形式,是影響人們進行正常說話和語言交流的最大障礙。

每當我們打開電視機時,往往會被一些瀟灑大方、表達自如的節目主持人所折服;每當我們打開收音機時,也往往會被一些口若懸河、音色優美的播音員所傾倒。其實,他們也並非如我們所想象的那樣說話時無憂無慮,應付自如。他們也一樣常常怯場。據聞,日本某演員臨近自己拍片的時候就想上廁所,甚至一去就是5分鍾。美國某播音員,起初每次播音前,都要先到浴室去洗一次澡,不這樣,播音時就不能鎮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進行現場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達目的地,並在直播現場尋找浴室。

既然人人都有可能出現說話膽怯的情況,那麼,怯場則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怯場時,明顯症狀是臉紅、心撲通撲通地跳、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等等。如果此刻說話者想到:“怯場啦!怎麼辦呀!”他就會因慌張而說不出話來。但是,如果他當時想到的是:“換了任何一個人遇此情景,都會怯場。”他會隨之而鎮靜下來,很快恢複正常。所以,正確地對待怯場非常重要。

美國某年輕議員在向一位年老而富有經驗的議員請教時說:“我在演說之前,心裏老是撲通撲通跳,這是否正常?”年老的議員則回答道:“那是因為你對於你要說的話進行著認真的考慮,這是必然的。即使你到了我這個年齡,也難免會出現如此情況。”

台灣某名歌星也這樣說過:“每當麵對觀眾,如果我不怯場,那時我做歌手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此話表明了這位歌星對於每一次演唱都是全力以赴,認真對待。如果他馬馬虎虎地行事,覺得湊合唱完就行了,那他就可能不會怯場。

由此可見,說話膽怯是一種非常正常而又極其普遍的情況,它有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的任何一次與他人的交談中,而絕非個別人的語言方麵的缺陷。那些常因自己說話膽怯而煩惱的人,大可不必為此擔心,而應該振作精神,努力克服這種困難。

恐懼心理為什麼不是偶然的

早知道恐懼的原因這麼簡單,當初狂亂的心算是白跳了!

雖然人人都可能會有說話膽怯的心理,但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卻又可能是千差萬別的。比如,有的人可以跟親朋好友聊上一兩個小時;有的人打起電話來一聊就是老半天,主題源源不斷,越說越起勁;有些人經常能說出一些讓人大笑或使人感興趣的事,可謂是相當會說話,但是,真正到了正式場合,麵對一大群人或是廣播用的麥克風,他們就不知所措了。這是為什麼呢?

有的學者通過長期觀察發現,造成這種緊張、恐懼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兩種:

第一,不想獻醜。這些人的想法是,隻要我不在他人麵前暴露自己,別人也就不會知道我的缺點。但是一旦在眾人麵前說話,自己的粗淺根底,拙劣看法都會暴露無遺,那麼從此以後,哪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說話更穩妥。

其實,隻要你認真地發揮,誠誠懇懇地把話說出來,不必踮高腳尖來充內行,相信必會有不錯的表現。

第二,不知道該如何組織說話的內容,就像被硬拉到陌生的世界一樣,所以會感到驚慌。

其實,隻要我們看清造成自己緊張、恐懼的心理原因,科學地分析它,就會意外地發現根本沒有什麼好怕的。

有的人怕自己才疏學淺被別人知道,於是就裝出一副什麼都懂的樣子,結果弄巧成拙,人貽笑,實在可憐可鄙,而且根本沒有必要。

試想,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和一個一流的演說家,同樣在人前發表意見時,誰的壓力比較大呢?對於一個不善言辭的人,社會上的人或聽眾並不會對他有多大的期待,想想這點,就不應該緊張了,就可以安心了。然而,對於知識淵博、談吐自如的演說家,大家卻都寄厚望於他,會對他的演說作錄音、記筆記,這樣高度的關心和注意,理所當然會造成台上的人心中無比的壓力。因此,那些被視為大人物者,在上台演講或致詞前,自己的心經常是非常緊張的,隻不過別人很難看得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