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15,乙卯大水災(1 / 2)

一 洪水滔天

民國四年(1915),按幹支紀年為乙卯年。

是年,粵東發生大水災,死傷10萬餘人。其景之駭人,其狀之慘烈,亙古未有,史稱“乙卯大水災”。

乙卯年六月初一至初四日(1915年7月12——15日),粵地連降暴雨,尤以粵北山區和西江四會、廣寧、懷集,還有廣西梧州等地區降雨量為大。東江、西江、北江等江河水位暴漲,北江與西江兩水爭道,再加上洪水受海潮頂托,北江水被迫停留,改道經三水縣蘆苞、南海縣官窯、大坦尾注入廣州。

同時,小北江水經赤白坭過石門,注入荔枝灣,形成泮塘、恩洲、荷溪以至廣州西關地區(多寶、逢源、寶華等街)盡成澤國。小支流從石井、槎頭流入增熻,亦是向著泮塘、西關灌注,當時一片汪洋。

乙卯年發生的大水災,造成城西積水最深之處達3米左右,難民因住屋被浸或倒塌,被逼上樹,小孩子則用繩索係於樹上,等候援救。芳村、花地及西關一帶地勢最低,受災尤甚。以種植蓮藕、馬蹄、慈姑、菱角、茭筍所謂“泮塘五秀”的泮塘,屋宇倒塌五六成,死人過百。

當時香港報紙《循環日報》(創刊於1873年)連篇累牘報道了那次特大洪水的實況:

【實錄一】:此次之慘象,自昔至今,未有如此之奇。禍遍連數府,能幸免者寂寂無聞。即我敝鄉,地處低陷。鄉頭當西北之衝流,鄉尾當東北之漲漫。基圍不能支持,以致亦遭崩決。敝鄉疊滘分居二十四坊,男女數萬口;縱橫十餘裏盡成澤國,高者幾及簷楣,低者更為慘劇。一望汪洋,全無山麓,所以比別處更為慘酷。現難民等鵠立屋頂,嗚嗚待斃,援手難求。我旅港同人,乍聞此耗,哀慟於中……

【實錄二】:佛山此次崩缺大富圍,所受巨災為曆史上所未有。全鎮街道盡皆淹沒,其浸剩者隻有居仁裏、東華裏、突岐裏、福慶裏等三四街而已。其最慘者柵下、鋪山、紫村。大基尾村尾一帶屋宇衝塌八九,而分水、富民、祖廟、大墟、弼頭、舍人、四沙等亦封楣過瓦,百萬災民瓦麵樹椏風棲露宿。負親挈子,待哺嗷嗷……

【實錄三】:昨有客自順德龍江鎮逃難來港者,言水患來勢極速,其猛烈之力較昨年不止十倍。該鎮衝塌屋宇極多,婦孺老弱因而溺斃尚未知確數。現在屍浮水麵,滿目皆是。惟山邊一帶哀哭之聲,與其慘狀之形容,生平所未見。

【實錄四】:昨禮拜五晚上省城,到禮拜六早見有火船一艘載米約三十包,及各項糧食等開往鹽步散賑。乃開行無幾竟在白鵝潭海麵全船沉沒。船上四十餘人,得生者僅三人而已,可謂慘極。所因該船係用壞船臨時修飾,又複高索價值一百五十元。減至八十元,隻顧圖利,不顧他人生命,殊屬有乖人道。

【實錄五】:十七號晚所演時事慘劇《廣東水災》一出,劇中所寫之情形極為慘淡,誠令人見之鼻酸而淚下雲。是晚,觀劇者人山人海,座無虛位。所入之券費計共三百餘元。十八號晚所演《砒霜》觀者亦極多。聞將所得之費除院內支用外,盡數購辦米石及幹糧等賑品,附搭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代為施賑雲。

真是禍不單行。洪水淹沒西關的嚴重時刻,十三行忽遭大火,自六月初二日2時起火,燃燒至翌日下午7時,不料隔3個小時後,至晚上10時火災再降,又燃燒至淩晨1時方止。受災街道共有25條之多,焚毀商戶達200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