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辛之(1917—1995)
筆名杭約赫、曲公等。江蘇宜興人。著名書籍裝幀設計家、詩人。曾任中國裝幀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出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36年,與人合辦抗日文藝周刊《平話》。七七事變後奔赴山西抗日前線。1938年到延安,先後就學於陝北公學與魯迅藝術學院。抗戰勝利後,在上海與臧克家等人創辦星群出版社,合辦《詩創造》《中國新詩》月刊。作為九葉詩派的骨幹,他創作了著名長詩《複活的土地》,有詩集《擷星草》問世。1952年調入人民美術出版社,從事書籍裝幀設計工作。他主持裝幀設計的《蘇加諾總統藏畫集》獲1959年萊比錫國際書籍展覽會裝幀設計金獎;他設計的《郭沫若全集》獲第三屆全國書籍裝幀展封麵設計榮譽獎等。1993年他榮獲第三屆韜奮出版獎。2009年他被中國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評為“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
一
曹辛之自幼酷愛文學藝術,從中學時代起,就在報刊上發表詩文與木刻。曾入江蘇省立陶瓷職業學校和教育學院讀書。1935年起先後在江蘇宜興灣縣小學、武進漕橋小學等任教。1936年為宣傳抗日救亡,在宜興同吳伯文等創辦《平話》文藝刊物,開始了創作、編輯與出版工作。
1938年他奔赴延安,入陝北公學、延安魯迅文藝學院美術係學習。1939年調入李公樸為團長的抗戰建國教學團,赴敵後晉察冀邊區工作。1940年奉調重慶,進入生活書店總管理處,在鄒韜奮直接領導下的《全民抗戰》周刊任編輯,開始從事書籍裝幀設計工作。
1942年,曹辛之編輯了普希金詩選《戀歌》,由現實出版社出版。1945年,他的個人詩集《春之露》(又名《擷星草》)問世。抗戰勝利後,他與臧克家等創辦星群出版社,並先後與人合辦《詩創造》《中國新詩》月刊,以筆名“杭約赫”出版了詩集《噩夢錄》《火燒的城》,及長篇政治抒情詩《複活的土地》。
在20世紀40年代,中國的文學界活躍著一個以新詩著稱的九葉詩派。在辛笛、陳敬容、袁可嘉、穆旦等九位詩人當中,曹辛之是出色的一員。他以筆名杭約赫發表新詩。杭約赫是一種勞動號子的諧音,顧名思義,他與勞動人民心心相印,他的詩歌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真摯感情,他是在為人民歌唱。
1981年曹辛之與辛笛、陳敬容等八人的40年代詩選合集《九葉集》出版,被認為是“建國以後第一本帶有流派性質的詩選”。從此,“九葉”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應有的地位。1985年曹辛之出版了個人詩集《最初的蜜》,收錄了他三十年前的詩作。
香港的黃繼持是這樣評論曹辛之的新詩的:“正是這種‘現實’與‘現代’質素的有機結合,使得這一派詩(指‘九葉’)近十年來在港台海外頗見好評。藝術上跟世界詩藝的發展同步,藝術上跟中國人民的心脈一致,特別是所表現的城市知識分子的感性與良知,容易在此地獲得共鳴,並成為新詩創作再出發的先導。其中杭約赫的長詩,寫都市的墮落瘋狂,便很有現代派風貌,但意識上又與西歐現代派有別,而表現了中國讀書人的情誌。”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間30多年,曹辛之沒有再寫新詩,然而他並沒有離開新詩。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朦朧詩出現,有著中國三四十年代新詩的影子。
當年曹辛之的家是個藝術沙龍,北島等朦朧詩人都是常客,曹辛之給予了年輕的詩人們許多的支持和鼓勵。
二
解放前,曹辛之在香港三聯書店,主要從事書籍裝幀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先是調入北京三聯書店,任總管理處美編科、宣傳科科長。1952年他調入人民美術出版社,任宣傳科科長、設計組組長,主要負責書籍裝幀工作。1956年,為打破西方對我國的孤立,團結東南亞國家,政府將出版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藏畫集的任務交給人民美術出版社。由於當年的印刷條件較差,還沒有哪家出版社承接過如此重要的編輯出版任務。人民美術出版社動員社內和社外的力量,全力以赴編輯出版這套精裝書。曹辛之就是這套書裝幀設計的主持者。《蘇加諾藏畫集》出版後,獲得了國家領導人的好評,印尼總統蘇加諾親筆寫來賀信。該書榮獲了1959年德國萊比錫書籍藝術博覽會整體設計金獎,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在世界上獲得的圖書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