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讀《蘇加諾藏畫集》,仍然讓人怦然心動。首先看到的是外盒封套,這在20世紀50年代,絕對是另類的設計。封套正麵有壓槽,凹凸感讓我們體會到設計者的獨到匠心。壓槽裏是封麵畫,上半部是一幅經典畫作,下麵是黃色底反白字,字也是淡淡的乳白。
書的護封另有不同,封麵畫下麵是黃色底褐色字。左下角顯示第一卷,周圍是菱形卷草。書脊采用的卷草花,線條舒展,下麵“1”,采用羅馬字,字中間也有卷草符號。
正文也是采用壓槽方式,將四色印刷的名畫貼在凹槽裏。《蘇加諾藏畫集》整體典雅大方,是一部精美的大型圖書。
曹辛之在裝幀設計《郭沫若全集》時,也傾注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起初,他在封麵上做了郭沫若頭像的若幹設計,有浮雕式的頭像,有木刻式的頭像,但最終稿,卻沒有頭像,取而代之的是“郭沫若”三個手書字。《郭沫若全集》分三卷,文學編、曆史編、考古編。封麵滿版金色鋪地,覆上銀線隱花,右上角反白的三個字“郭沫若”。
簡約含蓄而又特點鮮明!郭沫若的書法具有符號特征,一看就知是他的字,曹辛之巧用三個字,也打破了書籍裝幀界慣用頭像的常規。三卷設計一致,扉頁采用漢畫像磚的圖案,色調不同,古雅生動。
曹辛之裝幀設計的《郭沫若全集》獲得了第三屆全國書籍裝幀展封麵設計榮譽獎等。
曹辛之曾經滿懷深情地設計了10套《毛主席詩詞》封麵,在極左思潮橫行的年代,因他是“摘帽右派”,他的設計未被使用。《毛主席詩詞》出版後,他仍然寫出6000字《談〈毛主席詩詞〉的出版工藝》,發表在《印刷》雜誌。談其優,不吝溢美之詞,給予高度評價;談不足,也不諱言,娓娓道來。
曹辛之設計了上百種圖書和期刊,他根據具體的圖書內容,采取不同的設計元素。
古今中外,內容不同,他都能尋找最恰當的表達方式。他尤其善用字體。在他設計的圖書中,所有美術字都體現了他的獨特匠心。他設計的《茅盾全集》《韜奮畫傳》《中國戲劇年鑒》《九葉集》《黎明的呼喚》《清泉集》等,都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曹辛之的裝幀藝術,不僅注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也善於吸收西方現代藝術,他在繼承的同時,更致力於創新和發展。《曹辛之裝幀藝術》是繼《錢君匋書籍裝幀藝術選》《魯迅與書籍裝幀》之後國內出版的第三部裝幀藝術專集。除此之外,他的作品還有《曹辛之書法選》《曲公印存》。出版家王子野在《曹辛之裝幀藝術》序言中對他的藝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王子野認為曹辛之“刻意追求意境美、裝飾美和韻律美,所有這些要求又都同民族性、時代性結合起來,而這個結合又都要具有勇於不斷創新的精神”,“他的作品給人以淡雅、明麗、清新、挺秀的印象。總的說來,他的作品書卷氣比較濃”。
早在1956年,曹辛之就寫下了十多萬字的《書籍的裝幀設計》,詳細地闡述了書籍裝幀的發展和規律,其中部分內容在1964年被載入文化部出版事業管理局編印的《圖書出版業務》中。他根據自己裝幀設計的心得撰寫了許多理論文章,對中國書籍裝幀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85年12月,曹辛之在《人民日報》發表了《裝幀工作者之歌》:
“一本書如果沒有封麵,不經過裝幀,
就像一個人赤身裸體———沒穿衣裳。
作者給書以生命、智慧、思想……
我們來為它設計形態,配上合適的服裝。
把鮮花裹著春天的信息獻給少男少女,
讓美麗的翠鳥飛來為孩子們歌唱;
幾根弧線、直線,將你的興趣引向太空,
那片片色塊,你會感到他潛在的力量……
願這些精神食糧,都有它完美的形體,
我們以虔誠的心,來為他人作這嫁衣裳。”
曹辛之不僅設計過幾百種優秀圖書,而且編輯過許多有影響的書報。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1985年他做執行主編的《詩書畫》半月刊,雖然隻是一份四開的“小”報,但其編輯含金量極高,今天重讀,還能清晰地感到編輯的立意高遠和編輯工作的到位,對我們今天的編輯仍然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