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國出版者協會裝幀藝術研究會成立,曹辛之因德高望重和在書籍裝幀藝術領域的學術地位被推選為第一屆會長。精力過人的曹辛之為了中國的裝幀藝術事業,披荊斬棘,組織書籍裝幀藝術展、研討會,為年輕的書籍裝幀藝術家創造良好的條件。應當說,中國近30年來書籍裝幀藝術的快速發展是與曹辛之等老一輩藝術家們打下的堅實基礎分不開的。
2009年,曹辛之先生被中國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評為“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之一。這是中國出版界的最高榮譽,也是對曹辛之先生一生工作最高的褒獎。
三
曹辛之不僅是著名的設計家、詩人、編輯家,還是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竹刻家。
在湖北鹹寧文化部“五七幹校”學習勞動時期,是知識分子最苦悶的時期,身背“摘帽右派”之名的曹辛之,不但沒有被生活擊垮,達觀的他還因地製宜發現並實踐竹刻。
鹹寧地區竹子很多,幹校的同誌也有利用竹子刻竹刻的,但多是曇花一現,而曹辛之卻堅持下來,並刻出了許多文物級的作品來。尤其是《毛主席詩詞四體書小掛屏》《篆書》臂擱等作品,精妙典雅,讓人愛不釋手。
為了紀念這段“割不斷的鹹寧情”,曹辛之特地給自己的書齋命名“抱竹軒”,並將王安石的兩句詠竹詩“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才老更剛”刻在臂擱上,借以明誌。
曹辛之的書法重視字型結體的風格特點和行間疏密的變化,與他的設計一樣,頗為耐讀。今天看來,他的書法仍散發著新穎獨到的氣息。
曹辛之的篆刻更是與他的人一樣,是浪漫和縝密的結合。他先後刻印300餘方,許多文藝界名人都藏有他篆刻的印章。曹辛之製作了多枚閑章,如“不知老之將至”、“齒脫心猶壯”等,表達了對粉碎“四人幫”的愉悅之情。70年代,他篆刻了一套陳毅元帥詞《滿庭芳》,共計21方。為了拓印,他自製木板水印,以自己的“抱竹軒”為名,共印了幾千張《抱竹軒印稿》。然後將印章拓至稿箋上。這套印譜請茅盾題簽,內封請齊燕銘題寫“滿庭芳拓本”,共印刷200餘本,曹辛之分贈友人,大獲讚譽。
我有幸留存一冊,對比剛剛再次出版的同樣的書,讓我既感慨他的多才多藝,又感慨他的精力過人。
“功夫在詩外”,曹辛之精深的修養,最終使他在許多領域都取得卓越的成就,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所以,談到書籍裝幀藝術,他語重心長地對年輕人說:一要愛書,二要和作者交朋友,三要提高修養。
四
我與曹辛之先生最早相識在1971年,地點是湖北鹹寧文化部“五七幹校”,他在胡家灣的“家”。那時我13歲,隨父親到幹校。同齡人皆學業荒廢,父親卻每天默寫一首唐詩讓我背,從“白日依山盡”開始,學了幾十首。一天晚上,父親帶我去胡家灣看望曹辛之先生。那時曹先生年齡有50多歲,剛硬的黑發梳理得一絲不苟,眉毛又粗又黑,眼睛炯炯有神。聽說我在學詩,曹先生興奮不已,借著昏暗的燈光,不假思索地從書架上抽出一本王力的《詩詞格律》,開始給我講平仄關係。他的口音很重,我幾乎聽不懂,況且正是心如野馬的年紀,哪裏聽得下去那樣枯燥的東西,準確地說,曹先生興奮程度遠遠超過我。有意思的是,年過不惑之後,我開始對格律詩感興趣,並堅持寫了10年,2011年出版了一本《林陽詩草百首》,冥冥之中,與當年曹辛之先生對我的啟蒙有關吧。
曹辛之是優秀的出版人、著名的詩人、傑出的書籍裝幀藝術家,他一生中在這些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借用曹辛之先生在1946年寫下的新詩《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呼喚我的名字》做本文的結束吧:
“我走到江邊,
一群搬運麥粉的人在叫著我的名字:
‘杭約赫,杭約赫,杭約赫……’
我走到山上,
那些砍伐樹木的人在叫著我的名字:
‘杭約赫,杭約赫,杭約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