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苗子:百歲老人黃苗子(1 / 3)

黃苗子(1913-2012)

黃苗子(1913-2012),廣東中山人,著名的漫畫家、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書法家、作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文聯委員,第五、六、七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顧問。

早年就讀於香港中華中學,師從鄧爾雅先生學書法。先後任《新民報》副總經理、貿促會展覽部副主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2004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授予黃苗子“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稱號。2011年12月,黃苗子獲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

1913年,黃苗子(本名黃祖耀)出生。其祖父黃紹昌係清末舉人,曾在張之洞創辦的廣州廣雅書院教授詞章,其父黃冷觀是孫中山創辦的同盟會會員。1926年,黃冷觀創辦香港中華中學,是香港現代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黃苗子就在這樣具有濃厚文化傳統的家庭中長大。

在13個兄弟姐妹中,黃苗子排行第五。他少時就讀於香港中華中學,受家庭影響,喜愛詩畫文藝,8歲習書法,12歲跟從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鄧爾雅先生學書。

15歲那年,黃苗子接觸到由葉淺予主編,張光宇、張正宇、魯少飛等漫畫家參與的《上海漫畫》周刊,對漫畫創作產生了濃厚興趣。受嶺南畫家黃般若等人的鼓勵,他開始為香港的《骨子》報、廣州的《半角漫畫》周刊畫漫畫。因怕家裏不同意,需要個筆名,黃般若說:你的小名叫“貓仔”,把兩個偏旁去掉,“苗子”不是現成的筆名嗎?從此,“黃苗子”正式踏入漫畫界。

1929年,黃苗子創作的漫畫《魔》入選香港學生畫展。他把作品寄給了《上海漫畫》周刊,不久作品發表了,《上海漫畫》的編輯、漫畫家葉淺予給他回信鼓勵,更堅定了他畫漫畫的誌向。但正如黃苗子所擔心的那樣,父親對此極力反對。

1932年10月,黃苗子離家出走,去了漫畫大本營上海。

得知黃苗子離家出走,父親黃冷觀當即給時任上海市長的同鄉吳鐵城拍電報,請他關照兒子。在吳鐵城的安排下,黃苗子到上海市政府任職。

此後,黃苗子結識了漫畫家葉淺予、華君武、丁聰、張樂平等人,並在《時代》《生活》《良友畫報》《時代漫畫》《上海漫畫》等刊物上不斷地發表漫畫作品,不久以後調入《良友畫報》做編輯。

1936年夏天,黃苗子和魯少飛、葉淺予、張光宇、張正宇等發起籌備了中國漫畫史上第一次全國漫畫展覽。黃苗子從此成為中國漫畫界的中堅人物。

1938年以後,他在廣州、重慶、上海等地工作,參加抗日文藝活動。

1939年至1949年,黃苗子曆任香港《國民日報》經理、國民黨中央海外部部長室總幹事、財政部薦任秘書、中央銀行秘書處副處長兼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秘書處處長等職。

1949年9月,黃苗子應邀參加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此後,他到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畢業後,黃苗子被分配至政務院擔任秘書廳秘書,翌年調入公私合營後的《新民報》,任總管理處副總經理。

1957年,他被錯劃“右派”,同年調入人民美術出版社任編輯,1958年被遣送到北大荒勞動改造。

1959年春天,年近半百的黃苗子在北大荒伐木。在那段艱難困苦的日子裏,他仍然想著文物研究和藝術。他寫給妻子鬱風和孩子的信中,提出希望訂閱《文物參考資料》和《考古》雜誌。

1960年,因為身體原因,黃苗子被送回北京,繼續留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在資料室整理圖書。時至今日,在人民美術出版社資料室還能看到黃苗子當年在線裝書函上寫的“伊(秉綬)體”隸書簽。他撰寫了大量美術評論文章,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張大千畫選》前言中,黃苗子寫道:“張大千的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無一不精,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並為各國博物館所收藏。”“晚年的潑彩技法,是繼承唐代王洽以來潑墨法並參以現代歐洲繪畫的色光關係,發展出來的。”

在這段時間裏,他做了數千張讀書卡片。晚年,由他撰文,在海峽兩岸共同出版的《畫壇師友錄》及《藝林一枝》,內容豐富而多姿,正是他多年搜集整理資料的結果。

黃苗子還做了古代美術圖書的分類編目工作,並且給社裏購藏過一些善本。曾經購得明版《陳伯陽集》等,並編輯整理了人民美術出版社所藏善本書目(油印本)。

之後,黃苗子調到古典美術編輯室工作。他認為,自從二三十年代黃賓虹先生主編的《美術叢書》以後,還缺少一種廣泛搜集我國曆代有關畫史、畫論、畫法等著作的參考性叢書,於是,他策劃將南朝謝赫的《古畫品錄》、唐張彥遠的《曆代名畫記》、宋人的《圖畫見聞誌》,直至近人吳昌碩、黃賓虹的有關書畫著述編輯出版。當時列目近七八百種,定名為《中國美術論著叢刊》。在不長的時間內,他校勘出版了《曆代名畫記》《元代畫塑記》《畫繼補遺》等常見、罕見本約七八種。其中張彥遠《法書要錄》一種,先由上海範祥雍教授對傳世各本費一年之力點校一遍,又請啟功教授再加審閱。特別是啟老對《法書要錄》中沒有斷句的“二王(羲之、獻之)帖”八十多處,逐一加以斷句,這是前人沒做過,既需要有很深的功力,又很費心思的艱巨工作。

《叢刊》的籌備和典籍點校,得到了當時國內著名學者如葉恭綽、章士釗、潘伯鷹、瞿兌之及書畫名家秦仲文、於安瀾、吳東邁、秦嶺雲等人的關注,有的幫助策劃,有的直接參與工作。

1962年,為了搜羅古代美術珍本、善本,黃苗子與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同事南下蘇浙皖,曆覽南京、合肥、上海、杭州、蘇州各圖書館以及寧波天一閣、上海來燕樓所藏古籍,逐一記下書目及提要,作為日後收入《叢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