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總布胡同32號——人民美術出版社的老藝術家們》即將麵世,編輯讓我寫後記,推辭不敬,還是應承下來。
為什麼要寫人民美術出版社這些老藝術家呢?最初並沒有這個計劃。2006年,我寫了一篇《人民的藝術家——任率英》,任率英先生原本是我的鄰居,又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的老畫家,寫一篇懷念的文章理所應當。第二篇寫的是曹辛之先生。2011年,出版博物館在北京開三卷本《曹辛之集》圖書出版座談會,到會後,他們要求我發言。
好在四十年前我認識曹辛之先生,到了人民美術出版社以後,也對他當年的裝幀設計成果有一點了解,於是臨時列提綱,談了幾點感受。回來後,我將發言提綱展開,寫了一篇文章,刊登在雜誌上。2012年,應秦嶺雲的長子秦璋之約,為人民美術出版社老編輯秦嶺雲撰寫了文章。
這之後,我開始設想,能不能更多地寫寫人民美術出版社那些老藝術家呢。人民美術出版社離退休的老幹部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是他們創造的輝煌成就讓我們得以享受人民美術出版社這塊金子招牌的光芒。
選擇寫誰是件難事,這本書選擇了故去的12位人民美術出版社前輩,我深知,這12位前輩並非人民美術出版社老藝術家的全部,這本書出版後,我還要寫寫其他的老藝術家,老領導,老編輯、老職工,包括健在的老同誌都要繼續寫,實際上,已經完成若幹篇,有的正在構思。
是藝術家的家屬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資料,富有情感的表達。還有辛勤的編輯、書籍裝幀者,在此,一並致謝。
幾千字,無法涵蓋人的一生,隻得著重寫這些藝術家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期間的活動,更由於時代久遠,有的史實不易查找,難免有誤差,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