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2 / 3)

井嶽秀(1871-1936)西北軍的一位奇人,井字嵩生,排行十,人多稱“井十”,原籍蒲城井家原,少年時武功高強,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結交江湖遊俠,在關中頗有名,早年中過武秀才,是張作霖的拜把子。1905年,受其弟井勿幕(同盟會創始人井勿幕,是陝西最早的同盟會員,孫中山的得力助手)的影響,加入同盟會,並一起創立同盟會陝西支部。他積極活動,先後參加了著名的“蒲案”、“西安起義”等反清運動。辛亥革命勝利,委以工兵獨立營營長。1913年9月,首次北上榆林,妥善處理了“神團”反洋教、反產煙苗事件。1916年,升任陝西第三區警備司令,適逢陝北盜匪猖獗,他率部剿滅,沿途滅盜甚多,於同年再次到達榆林。1917年,大總統黎元洪任命他為陝北鎮守使,此後一直鎮守榆林,幾經變更,先後由劉鎮華委以騎兵旅長,吳佩孚委以西北路聯軍總司令。1925年段祺瑞執政府任命為陝西軍務幫辦。1927年由國民軍總司令馮玉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駐陝副司令,兼第九路軍總司令,後縮編任命為十八師師長。1931年,蔣介石改任為八十六師師長。井嶽秀在陝北也辦過一些實業,先後籌措創立榆林女子師範學校、榆林職業中學;擴建高等小學、創辦《上郡日報》,籌辦陝北地方實業銀行;鼓勵民眾合股辦工廠。他本人也私設商號,合股經營“裕惠號”,“太原惠記軍衣莊”,“榆林惠記工廠”,“神木官堿局”等。1936年農曆1月20日,因手槍走火身亡。井嶽秀久鎮西北,長期鎮守榆林,人稱“榆林王”。屬於西北軍中“一字並肩王”的地位。難得的是此人權力欲望不強,並不多擴張勢力,楊虎城打不過北洋軍的時候他曾經仗義收留,等楊作了十七路軍總司令,井卻依然是一個八十六師師長,他也恭執部下之禮,毫無驕檁之意。外蒙宣布獨立的時候,伊克昭七旗王公在蘇聯唆使下也準備叛國,井嶽秀出兵河套,通過交友、賽馬、拜把等方法,終於說服了這些蒙古上層人士,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功不可沒。

井江——引領昆明一二一數碼城走出“差異化”市場.園西和賽博的各行其道,並不能證明園西和賽博在昆明電腦城競爭中就能占據有利地位,一二一數碼城近期的出色’表現’也證明了其自身所具備的不凡實力。一二一數碼城副總經理井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一二一現如今的經營狀況一直按照我們預期所製定的目標有序的進行著。目前我們就是采取一種’差異化’的經營路子,所謂的’差異化’模式,簡而言之,就是與其他電腦城的操作方式區別開,不走別的電腦城走過的路,我們所要作的就是建立一套適合一二一、屬於一二一的經營模式。當然,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一二一數碼城也會考慮向3C或者4C的經營模式靠攏。目前一二一數碼城整個經營都是以數碼為主,力求成為昆明本土一個相對專業化的電腦賣場。在管理方麵,我們有著和賽博實力相當的企劃管理隊伍,而硬件設施上,一二一同樣擁有本土數一數二的物業基礎設施。擁有如此完善條件的電腦城如果再走出一條適合其自身條件的’差異化’經營道路,必將使一二一成為未來昆明IT界的一支生力軍”。那麼,擁有如此實力的一二一數碼城又會如何應對將來的發展呢?井江稱:“一二一數碼城目前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實力。隻要我們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使出更為豐富的炒作方式,保持產品線的齊全,合理的整合產品資源,並對產品消費起到引導作用,提供互動性較強的買賣空間,加強對外宣傳力度,必定能使一二一數碼城在將來得到更好的發展。

井在:清:約公元一六六二年前後在世。字存士,順天文安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清聖祖康熙初前後在世。登順治十六年(公元一六五九年)進士。初任平陽司李,精敏獨特,決獄多平反。令永安時,除李唐宗與劉盡忠之謀逆。再遷興縣,因事罷歸。歸後,日以詩文自娛。在著有鐵潭詩集六卷,文集二卷,合河署詩集一卷,簏潭集四卷,天文纂要八卷,講約六諭解一卷,(均清史列傳)並行於世。

井玉樹:雍正時(一七二三―一七三五)直隸(河北)文安人。字丹木,號柏亭。工八法,精篆、隸。善山水、法沈周,巨幅尤佳。每飲酒半酣,揮灑淋漓,若有神助。有柏亭鐵戲印譜。《墨香居畫識、廣印人傳、墨林今話》

井姓與景、京、經、荊、敬、璟是六種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義的姓氏,本文不再贅述

正文46、井——50、

46、井

始祖;神農子章,發明井。曆史名人:漢經學大師井丹;明臣井田、井源等。

井姓的起源與中國古代天文學有關,井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天文分野在陝北一帶。所以早在上古三代就出現了有所成就的井姓人物。又如井姓,即神農氏後裔。在古史上出現很早。最早的薑姓井族很可能建立國家在河北邢台一帶;西周時井姓望族大都分布陝西周原;而事實上在米脂縣就有井姓人家因為族滅分而為五jing。jin;姓的傳說[京景荊金靳],那裏也有山上的古跡叫“五分路”。事實上在“京景荊金靳”這五姓活躍的曆史時期,而其本源之姓井卻很難發現。我們不了解這個姓分出五姓之後到底隱藏的多久,但是至少也有一個朝代的曆史之久,怎麼恢複起來的,應該也有傳奇的故事吧。在近代,結束清政權的人就是陝西同盟會領袖井勿幕,其胞兄井嶽秀在20世紀30年代鎮守陝西榆林號稱‘榆林王‘,是個一等一的“土皇帝”。現在的井姓多保留在陝西和遼寧,占井姓的五分之三。

井姓起源有:

一、出自薑姓,是炎帝的後代,取吉利的意思作為姓氏。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盡的意思。

二、出自姬姓,周公四子邢侯之後.見楊寬《西周史》.周朝有大夫叫井利,就是用“井”作為姓氏。見《穆天子傳》。

三、始於春秋,是以封地名作為姓氏的。春秋時,虞國有個大夫被封到井邑(今地不詳),稱為井伯。他的後代就用封邑名“井”作為自己的姓氏。

四、井姓與百裏姓同宗。周代時,薑子牙建立了齊國,而薑子牙的後代中,又有人到虞國當了大官,被虞國國君封為井邑的首領。又封為伯爵,被人們稱為井伯,井伯的子孫,有的姓井。井伯又有個後代,叫井奚,後來到秦國去做了大官,被秦穆公封為百裏邑的首領,被人改稱為百裏奚。百裏奚的後代,也以封地為姓,世代姓百裏。所以井姓和百裏姓的老祖宗是一個。見《姓源》。

五、【和爾欽氏】Hercin Hala本蒙古姓氏,見於《清朝通誌·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又作合答斤、哈塔斤、合底忻,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母阿蘭豁阿的第三個兒子不忽合答吉,組成的部落,世居揚什木(又作陽石木,蒙古遊牧地,博古羅特氏、和爾欽氏、喀克錫哩氏、錫爾弼氏、錫喇德氏世居地,遼寧省彰武西),後冠漢字姓井。

井姓典故:源自炎帝;望出扶風。南陽曾拒五王遠權勢

1東漢太學生井丹,字大春,郿人。博通五經,生性清高,不結交權豪,曾拒五王之邀,閉門隱居,讀書自樂。

2明代給事中井田,字九疇,邢台人。任戶、兵、刑三科給事中,以賢能著稱。六郎讚襄,政令維親感戴

3宋代官吏井綱的事典。4東漢太學生井丹,博通五經。時有“五經紛綸井大春”之諺。傷心痛哭幾無淚;悲楚行吟盡是憂

5近代名人井勿幕自題聯。井勿幕曾參加護國運動。西北革命巨柱.

井勿幕,初名泉,字文淵,陝西蒲城縣三合鄉人,生於1888年2月12日,是中國最早的同盟會員之一。在辛亥革命中,他積極奔走,以年輕的熱血之軀奉獻於祖國和人民,被孫中山譽為革命的“後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時聰敏好學、誌向遠大。1903年冬,15歲的井勿幕遠渡重洋赴日留學,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孫中山在東京創建的同盟會。同時,他很想陝西也盡快成立這個組織,遂向孫中山請求回國,孫中山被其年少誌大所感動,便同意其回國的請求。回陝後,他便奔赴渭北各縣,宣傳同盟會綱領,秘密發展了30多名成員,成立了同盟會陝西支部。從此,反清的火種在三秦大地燃起!辛亥革命前夕,陝西反清浪潮洶湧澎湃,這與井勿幕的精心策劃、積極奔走是分不開的。1906年夏秋之後的兩三年間,他又曾兩度赴日,除讀書並籌建同盟會東京陝西分會外,他又於1907年2月回國並親自去南方會見了黃興和秋瑾,了解革命形式。後即赴日向同盟會東京總部負責人吳玉章做了彙報,這次在東京住了一年,一麵研究國際國內形勢和思潮,一麵籌劃陝西籍留日學生在東京創辦《夏聲》雜誌。他以“大無畏”、“俠魔”等筆名發表許多文章,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腐朽,宣傳民主共和思想,聲援國內反清鬥爭。1908年秋,“蒲案”爆發,井勿幕遂在《夏聲》雜誌第八號發表了《蒲案感事》一文,揭露蒲城知縣李體仁封閉學堂,毒打師生,違法濫刑,草菅人命的罪惡行徑。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清政府最終將李體仁革職查辦。1909年春,於右任因創辦《民呼日報》宣傳革命,被上海英租界捕房逮捕,井勿幕立即在《夏聲》上發表文章揭露事件真相,呼籲社會輿論支持正義,引起國內外的震動,英方最終隻好釋放了於右任。尤其在1908年發表的長篇政論文章《二十世紀之新思潮》一文,盛讚社會主義理論,指出資本主義製度以成“晚照斜陽,行將就沒而黑雲蔽空”,“衝天之大浪來者,即此社會主義新思潮也”。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全省乃至全國最早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但最終被袁世奪了勝利果實。而此時同盟會內部也出現了分化,有的人倒向了袁世凱。但井勿幕始終堅持革命,堅決反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1915年12月,袁世凱陰謀稱帝,反袁怒潮席卷全國,蔡鍔將軍首舉義旗討袁。井勿幕在上海同熊誌武等人商定反袁,隨即赴雲南參加反袁鬥爭。曆任參謀和前敵總指揮,轉戰四川滬洲、敘府一帶。後來他策應陝西的反袁護國鬥爭,喬裝商販徒步回陝。此時袁世凱在全國的一片唾罵中憂懼而死,但陝西仍為皖係軍閥段祺瑞的爪牙陳樹藩控製。井勿幕十分氣憤,旋既赴京聯絡革命誌士,開展反對陳樹藩的鬥爭。1917年12月,陝西國民黨革命派響應孫中山廣東軍政府號召,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廢棄《臨時約法》,成立靖國軍,打響了護法戰爭。於右任被陝西的國民黨人士從上海請回,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分兵六路進攻陳軍。陳樹藩驚慌失措,請井勿幕以調解人身份去三原,企圖借井之聲望分化瓦解靖國軍。井勿幕素孚眾望,加之靖國軍多係井之舊部,所以他一到三原就被推舉為陝西靖國軍總指揮,一時間士氣大振,陳樹藩更加惱火。1918年10月,雲南靖國軍第八軍軍長葉荃率部援陝,到達第一路軍郭堅駐防的鳳翔縣。11月中旬,井勿幕一行前往鳳翔慰勞葉部,當井勿幕返回三原途經興平時,忽然接到郭堅來信,約井勿幕於21日赴興平南仁堡參加軍事會議。井勿幕明知赴會有險,但他認為“隻要對革命有好處,我是不怕犧牲的。”並如期赴約,結果他一到就被陳樹藩勾結的靖國軍內部敗類郭堅部營長李棟材殺害,年僅31歲。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悲歌從天落,壯誌未酬身先死。井勿幕的被害,使辛亥革命失去了北方的一麵大旗。於右任當時致函國會眾議院:“天乎何心,壞我長城!”“唯有誓滅國賊,慰我先烈。”廣州孫中山護法大元帥府特贈井勿幕陸軍中將,明令嘉獎撫恤。辛亥革命著名革命家章炳麟親自為他撰寫了墓誌銘,予以高度評價,井勿幕的一生從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事業,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井勿幕之死———民國初年的一樁公案.被孫中山先生譽為“西北革命巨柱”的陝西辛亥革命先驅井勿幕,於1918年11月在陝西興平縣南仁堡被人謀害。他的死,成為民國初年的一樁疑案。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並欲恢複帝製。井勿幕奮起曰:“斯時不起,民國為無人”,協助孫中山、黃興、蔡鍔等發起了二次革命、護國戰爭及反對段琪瑞的護法運動。井勿幕曾由越南潛入雲南,參加反袁的護國戰爭,任護國軍熊克武部前敵總指揮,轉戰川南。護法運動中,井任陝西靖國軍總指揮,領導了陝西討段反陳(陝督陳樹藩)之役,從者數萬。井並派人與廣州護法軍政府西南靖國軍聯帥唐繼堯及熊克武等聯係,由是川滇黔各軍葉荃、但懋辛、王安瀾、呂超等率軍援陝討陳。陝西靖國軍因之聲勢大震,關中西部除戶縣、興平,悉數被靖國軍占領。1918年11月20日,井勿幕西行鳳翔慰勞雲南葉荃援陝部隊,歸返三原途經興平之際,接陝西靖國軍第一路軍司令郭堅專函,約井於次日同到附近南仁堡會商攻取西安計劃。井勿幕乃帶隨從8人乘馬前往踐約。井抵南仁堡即被郭部營長李棟材迎入一廳房內,而井未見郭至,始覺有不測發生。井怒斥李並擲手中水煙袋擊李,紛亂中忽有人自門外報告“郭司令到———”勿幕起身視門外,而在場的郭堅馬弁任申娃、李新生從井身後開槍射擊,井即仆地殞命,年僅31歲。井被害後,隨從除一人逃脫,均被射殺。李棟材用刀割下井勿幕首級,而後傳令全營渡渭河南去西安。李部屯兵西關草陽村,獻井首級給陝督陳樹藩。井勿幕遽死,陝西護法運動局麵“遂大壞”,西南援軍亦因失去援手,不久退回四川去了。

井案發生後,輿論大嘩。紛紛議論主謀者何人。時人謂首嫌是郭堅,以井勿幕因靖國軍各部擾民,軍紀不整,曾大力進行整頓。而郭堅第一路軍軍紀最差,井對郭多次批評。郭則素懷野心,難以駕馭。井對其整訓,郭多有懷恨,因此想殺井後,再借獻頭之機圖陳,一箭雙雕。隻因陳樹藩有所防範,棟材未能得手。殺井凶手任、李兩位皆郭之弁目,但非但未予追究,日後皆將二人升任連長。郭堅之外,又有人謂殺井主謀是陝督陳樹藩,李棟材隻是為陳收買的槍手而已。當時於右任有挽聯曰:“我哭井勿幕,耿耿愛國熱忱,不亞宋漁父(宋教仁);誰言李棟材,明明殺人凶犯,就是陳樹藩!”井勿幕夫人馬氏居西安,聞噩耗攜女多次去督府討說法,陝軍田玉潔、雲南援軍葉荃及井之胞兄井嶽秀亦糾責勿幕死因並緝凶手甚急。陳樹藩懾於各方壓力,乃先遣資二萬元驅李棟材逃匿漢口租界,然後將井首級交還井舊將田玉潔。陳樹藩而後又將李棟材逃匿處告知井嶽秀,一為開脫自己,二也恃李棟材在漢口租界裏嶽秀奈何他不得。先是,井被殺時逃脫的一隨從警弁,當夜又潛回南仁堡,冒險負無頭井屍身回到靖國軍防地。田玉潔為安全計,派人將井遺體運至涇陽。至此,井屍身首得以保全。於右任在井遇害後立即致函國會眾議院:“天乎何心,壞我長城”,“惟有誓滅國賊,慰我先烈。”並以陝西靖國軍總司令名義,呈請廣州護法軍政府以陸軍中將陣亡例追恤。但是當時軍閥割據,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根本不能顧及此事。不得已,井的遺體由田玉潔將軍從涇陽移至蒲城井之故鄉,草草葬於縣城東十二裏的紫荊原南麓。於右任有詩哭井勿幕雲:“十日才歸先軫元,英雄遺憾複何言。渡河有恨收群賊,殉國無名哭九原。秋興詩存難和韻,南仁村遠莫招魂。還期破敵收功日,特起邱山擬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