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人戴爾·卡耐基說過:“一個人的成功,約有15%取決於知識和技術,85%取決於人類工程——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和激發他人熱忱的能力。”可見語言表達能力很重要。
一句捧場的話,可以使人飛黃騰達,一句進讒的話,也可以使人折戟沉沙。可見語言多麼具有號召力。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白門樓斬呂布”的故事。呂布被曹操所擒,曹操考慮到呂布的本領高強,有心饒其不死,留下為己所用。為此,他征求劉備的意見。劉備擔心呂布歸順曹操後,不利於日後自己稱雄天下,希望曹操處死呂布。這時,劉備本可以列舉呂布的很多劣跡惡行,但他僅選擇了呂布心狠手辣、恩將仇報、親手殺死義父的典型事例來說服曹操。劉備隻說了句:“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一句話,提醒曹操想到呂布反複無常,很難成為心腹,弄不好就成為呂布的刀下鬼。於是,曹操下決心,立斬呂布。
呂布曾有恩於劉備,呂布被斬之前,也曾提醒劉備:“君不記轅門射戟之事乎。”然而劉備卻不予理會,隻用一句提示性的話,就堅定了曹操的決心,立刻就要了呂布的性命。
凡是小事如果處置不當,萬急之中也會釀成禍害。此時能不能說話,善不善於說話,可真是性命攸關的大事了。話要說到點子上才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所以話並不是說得越多才越有說服力,要抓住談論的要害,才能事半功倍。因此要想要想在人際交往中處於不敗之地,就要有個好口才,這就像我們辯論一樣,抓不住對方的論點要害,永遠也不會把對方擊敗。
漢武帝好巡遊,一次在鼎湖病後到甘泉視察,發現甘泉官道坎坷難行,事先未及整治,不禁惱怒從心而起:“難道義縱覺得我必定駕崩鼎湖。連甘泉也來不了了嗎?”
這件事本是義縱的疏忽,但情急之中義縱竟難以置辯。不久,漢武帝就找借口殺了義縱。
同樣是這個漢武帝,好騎馬遊獵,一次大病之後,猛然發現宮中禦馬竟比以前瘦了許多。他喝令叫來管馬的上官桀,罵道:“你是不是以為我該病死,連禦馬也看不到了?”說罷便要治罪。
上官桀非常機智,急忙申辯說:“臣萬死不辭,唯知陛下聖體欠安,臣日夜憂慮,無心喂馬。臣確實已失職,陛下願殺願罰,都請自便,隻要陛下聖體健康,臣死而無憾!”言未畢,泣不成聲。
沒有養好馬與沒有修好官道一樣,都是不盡職,但是上官桀卻很高明地將失職轉成盡忠的表現。言語之間,使漢武帝覺得他極為忠誠。結果,上官桀不僅沒有被殺頭,反而受到重用,累官至騎都尉。可見說話能言善辯,語中要害最關鍵,在危急時刻不僅能扭轉形勢,還能保住自己的一條性命。
看來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舉足重輕的作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已將語言表達提高到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德國詩人海涅也曾經說過:“言語之力,大到可以從墳墓喚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變成巨人,把巨人徹底打垮。”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是高度的發展經濟的信息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信息的迅速膨脹,以勢不可擋的勢頭擺在我們麵前。由於世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時代對於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現代化的信息社會裏,時代對於人才素質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較強的交流信息的語言表達能力。
“能言善辯”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增強競爭能力的重要工具。各個領域、各個階層人士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語言交際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語言交流作為社會交際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視。這是誰也回避不了的事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比寫更實際、更為人們迫切需要。”因此,我們要有出色的語言組織能力,善於總結自己的觀點,凡事語中要害,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