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學會簡單地豐富著生活(1 / 2)

在非洲中部的烏幹達,有一位名叫做拉瑪森的著名盲人拳擊手。拉瑪森本身就是科班出生,但是在1996年,一連串的不幸突然降臨在了他的身上:他的眼睛瞎了,照料他的祖母去世了,妻子離異,兄弟姐妹對他不理不睬……當時的他隻能靠著當地清真寺給予的一點點善款來維持生活,一些孤兒院的好心孩子會幫助他煮粥充饑。遭到了親人遺棄、朋友冷落的拉瑪森並沒有如人們想象中那般惱怒憎恨。他極為寬容地說,他們都有自己的難處,我需要學會走自己的路。接著,他又告訴別人:“我最不擅長的就是怨天尤人。”

在經曆過了數年的苦練之後,拉瑪森終於重新返回了自己所深愛的拳擊場——他靠著耳朵、鼻子來對對手的聲音與氣味進行分辨,比如對手的腳步聲、運動鞋擦過地麵的“咯吱”聲、鼻息聲的大小,根據這些來判斷對方的方位。盡管剛剛開始的時候困難重重,但是他的拳擊卻依然鮮有對手。

如今的拉瑪森早已成為了烏幹達民眾眼中最為耀眼的偶像,盲人體協主席佛朗西斯·基努比曾經對他提出了高度的讚揚說:“他向人們證明,失明並非世界末日”。

拉瑪森可以創造下拳壇奇跡,他的不屈不撓、他的頑強毅力與過人天賦固然都非常重要;但是他的樂觀與寬容卻同樣不要或缺,正如他自己所歸納的那樣:“我最不擅長怨天尤人。”

人類的一切缺點中,“怨天尤人”可以說是最沒有意義、最沒有用處、也最沒有出版的一種,這種情緒既敗壞了自己的情緒,同時也影響到了他人的心情,而這偏偏又是很多人最為常見的一種毛病。特別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幸、事業遭遇了挫折、遇到了極為不公正的待遇時,這往往是人們最為直接、最為常見的反應。但是這卻往往於事無補,隻會讓自己在痛苦與怨恨的情緒中越陷越深,並一點點地蠶食著自己的意誌與希望。

強者尋找機遇,弱者等待機遇,智者創造機遇,怨天尤人實在於事無補。因此與其整日裏毫無價值、毫無意義地怨天尤人,滿腹牢騷,還不如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可以振作起來,與命運進行抗爭,自強不息,發憤圖強,努力使現狀發生改變。“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誌”。古人這麼簡單的幾句話已經把道理說的很明白了。

身為美國前總統的克林頓,在他的回憶錄《我的生活》中寫到了他年輕時代競選國會議員失敗一事。克林頓說:幸好這次競選失敗,它使我繼續留在阿肯色州,苦幹了十八年,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讓人矚目的成績,為後來競選總統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如果當初順利地當上國會議員,我可能就會在國會幹一輩子,這就意味著永遠也沒有機會當上美國總統。

被失敗之神選中當了伴侶,被幸運女神拋棄了,被人掃地出門,這些都不能稱之為可怕,可怕的事在其後,喪失了繼續敲門的勇氣。成功者總是在一扇門關上時,迅速去敲開另外一扇門。有著“股神”美譽的美國投資家巴菲特,少年時代就表現出過人的商業才華,當他報考哈佛商學院時,因為身材瘦小而被該學院拒絕。失望的巴菲特很快振作起來,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後來的事實證明,他更適合在哥倫比亞大學中學習和生活,因為當時商業課的權威教授大多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機遇不等人,當我們像彭博那樣被人掃地出門時,請記住比爾·蓋茨的忠告:這個世界不會在乎你的自尊,而是期望你先做出成績,再去強調自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