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給人好處不要太實在(1 / 2)

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一味的鑽牛角尖,計較個人得失。如果身邊的人做錯了什麼,應學會得理也要讓三分。博大的胸懷,是諒解的基礎;得理也要讓三分,其實是一種無言的教誨;學會得理也要讓三分,可以使敵人變為朋友,使朋友變為摯友;學會得理也要讓三分,可以使你擺脫狹隘的煩惱;愉快地麵對生活。學會得理也要讓三分,方可顯出你的大度,更有利於大家的團結。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蔣琬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總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麵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

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麵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麵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隻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後來,有人稱讚蔣琬是“宰相肚裏能撐船。”得理也要讓三分意味著理解和體諒他人的勞衷,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在這個社會的大家庭中,人與人每天生活、學習在一起,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當自己的利益與別人的產生衝突、造成矛盾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應該是舍利取義,多一點寬容,多點禮讓,便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爭執,就可以與人相處得和睦融洽。看到大肚的彌羅菩薩,想到“大度難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再大的事情,隻要做到“宰相肚裏好撐船”,得理也讓三分,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因此,如果您是一位嘴巴不肯饒人的人,那麼您在與同事交談時,一定要學會克製自己,不能總想在嘴巴上占盡同事的便宜,否則時間長了,同事就會逐漸疏遠您的。例如,有些人喜歡說別人的笑話,討人家的便宜,雖是玩笑,也絕不肯以自己吃虧而告終;有些人喜歡爭辯,有理要爭理,沒理也要爭三分;有些人不論國家大事,還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見對方有破綻,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讓對方敗下陣來不可;有些人對本來就爭不清的問題,也想要爭個水落石出;有些人常常主動出擊,人家不說他,他總是先說人家。

穿梭於茫茫人海之中,麵對一個有意或無意的過失,有時隻需要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輕輕的歉語便可解決,這就是寬容——得理也要讓三分;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話,使人誤會、不理解或不被信任,這個時候請不要得理不饒人,應該以律人之心律已,以恕已之心恕人,這也是寬容。所謂“己所不欲,未施於人”也寓理於此。學會得饒人處且饒人,意味著您心中處處充滿歡樂。

法國十九世紀的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的話雖然浪漫,卻也不無現實啟示。

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可見人是講理的,也深知沒有理就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同,就會感覺理虧,可是得理了,“理”在你手中了,你會如何?先摘錄一個故事:查爾斯·史考勃是美國著名的鋼鐵大王。一次中午休息時間,他經過自己的鋼鐵廠,看到有幾個工人在抽煙,而就在他們的正上方,高懸著一塊大牌子——“禁止吸煙”。史考勃思考了一下,麵帶微笑地朝吸煙者走去,友好地遞給他們幾根雪茄,幽默地說:“各位,如果你們能夠到外麵抽掉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盡了。”頓時,幾名吸煙的工人馬上把煙火掐滅,並對史考勃產生了好感和尊敬之情。因為史考勃沒有直接責罵他們,而是用充滿人情味的方式讓他的下屬樂於接受自己的批評。這個小故事中,鋼鐵大王可謂很有理了,可他沒有盛氣淩人,沒有用粗暴簡單的方式,而是得理讓人,結果他的工人不但糾正的錯誤還對他心存感激。

在日常生活中,當沒有緣分的“對手”,出於內心的醜惡,在你背後說壞話做錯事時,此時你想伺機報複,還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當你最親、最敬、最愛的人,無意或有意做了令你傷心難過的事情,此時你想從此分手,還是得理也要讓三分呢?冷靜地想一想,還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為上。這樣於人於己都有好處。因為,得饒人處且饒人之後,你再從對方的角度去把事情重新整理一下,也許你會覺得他做得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