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可以對自己要求嚴格、凡事身體力行的話,便沒有過不去的坎、攻不克的難關。另一方麵,當我們看到別人陷入困境、而自己又可以舉手幫助的時候,切記不可袖手旁觀、做冷冰冰的無情路人。如果自己確實有能力的話,便盡量伸手去扶一把;沒有能力幫的話,也盡量讓自己去分擔他人的痛苦。如果我們真的可以做到這樣待人的話,那麼在未來我們遇到了事情的時候,他人自然也會同樣對待我們。
為人處世的要點便在這裏:以責人之心責己,便會減少許多的過失,以恕己之心恕人,同樣可以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不應該去抱怨別人,如果你總是抱怨別人的話,就請先想想自己是如何做的。
一位哲學家在海邊目睹一條船遇難。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死了。他痛罵上蒼不講理——隻因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這條船,竟然讓眾多的無辜者受害。當他正沉迷於這種思想時,他發覺自己給一大群螞蟻圍住,原來他站的位置距離螞蟻不遠。那時,有一隻螞蟻爬到他身上並叮他一口,他立刻用腳踩死所有的螞蟻。天神在這個時候現身,並用拐杖敲著哲學家說:“你既然都以類似上蒼的方式去對待那些可憐的螞蟻,難道你還有資格去批判上蒼的作為嗎?”
著名詩人薩迪說:“誰想要在困厄中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日待人以寬。”記得他人對我們的恩惠,洗去我們對別人的怨恨,這樣的人生才會快樂而有意義。
人總是喜歡與寬容厚道的人交朋友,正所謂“寬則得眾”,寬以待人,以寬廣的胸懷、寬容的氣度,營造出寬鬆的人際環境,大度豁達難容之事,使別人敬重和傾慕你的人品,從而使自己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要知道,世界上沒有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對於複雜的人類思想與行為來說更是如此。你有你的思考方式,別人也有別人的思考方式,雖然思維方式或許有所不同,不論彼此之間有和不同,但是自己與他人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不需要去批評與責難,更不需要互相排斥,而是要去體悟到各自互異的本質,坦然地對待。
世界上有一種尊敬叫做“嚴於律己”;天地間有一種美德叫做“寬以待人”,這種尊敬與美德使得人類的文明、文化不斷地推向高峰。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得以在不斷的反省中,發現自己的弱點。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在與他人的融洽相處中,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值得我們去細心琢磨的一種人生哲學,它可以使我們的思想之花永遠浸潤在高尚的品德之中,使人與人之間,在理解與寬容中和睦地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