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寶藏之一部(1 / 2)

新疆全省承蔥嶺之正幹,支脈縱橫,五金百礦,無一不備,而金玉之美,油田之富,尤甲於全世界。外人稱之為“世界秘密寶藏”,又目為“世界實業複興之寶藏庫”,故來新考察者踵趾相接,惟其調查所得每守秘密。國內既無精確調查,民族資本又不流至此,貨棄於地,廣田自荒,可勝歎歡!茲就粗略之估計,分述如下,亦可類推其豐富矣。

金分山金、砂金兩種。山金產於礦脈中,以阿爾泰之前溝、中溝、哈雄溝、板蕩溝及塔城之哈圍山為最著名。阿爾泰即蒙語“金山”之意。據外國專家之調查,隻哈圍山之藏金儲量已在二千五百萬兩以上。砂金產於衝積層內,分布甚廣,阿爾泰山之紅山溝,小東溝、兩岔河、紅石嘴、大小磨石溝、後溝、哈雄溝等地為特著,產金麵積約二千方裏以上,金砂厚自二尺至三尺,金塊大者重二三兩,據專家大略估計,約有純金三千萬兩以上。此為全省產金重地,“金山”之稱,並非誇大之言。次則於闐之蘇拉瓦山及宰列克山,產金麵積約三千方裏。又烏蘇圭屯河產金麵積在二十方裏以上,約有砂金四百餘萬兩。此外如且末之阿哈他克山、卡巴山、某羌山,綏來之瑪納斯河,和闐之玉隴哈什河,尉犁之大西溝,奇台西北之三蘇吉及塔克拜克山(按:即北塔山)諸地,皆盛產砂金。於闐、且末二縣為南疆產金名區,金砂厚自二三尺至七八尺不等。藏金之富,足以驚世。

本省遍地黃金,尚少人過問,遑論銀也。儲量多少,無從詳知。其曾經發現且予開采者,為阿爾泰山附近烏什克南之銀墩子,塔城之塔爾巴哈台山,且末之羊廠山,和闐之塔瓦克山,以及烏蘇、綏來、哈密、吐魯番、焉耆、葉城等地皆盛產之。

銅分黃銅、紫銅、赤銅、藍銅、斑銅等。礦脈分布頗廣,以拜城所產者為最著;其境內之雅哈阿裏克爾噶山年產十二萬觔以上。土人以土法取之,以製各種器皿,因是,民間用具普遍為銅器。他如焉耆之庫爾岱山,疏附之蘇渾山,以及迪化、伊犁、吐魯番、阿克蘇、庫車、和闐均產之。

鋼鐵燃料,為近世立國之要素。故有石油戰爭,鋼鐵主義之呼號。其用途之廣,位置之重要,可以想見。鐵於本省亦占一重要之地位。分菱鐵、鏡鐵二種,後者尤屬重要,分布甚廣,凡侏羅紀煤係出露之處均產之。其最著者為鞏哈縣東之鐵木裏克,孚遠縣之水西溝,前者所產係屬觸變質礦床,其露自十尺至十四五尺不等,長約三百尺,含鐵成分百分之五六十。儲量凡一百二十萬公噸。水西溝之鐵質尤為純潔,含鐵成分極高。清乾隆時,冶業大興,出品除自給外,又遠銷甘肅一帶。同治之亂,其業遂廢。菱鐵分布亦廣,產量更豐,有遍地皆鐵之概,而以迪化、鎮西、烏蘇、伊犁、塔城、孚遠、吐魯番、庫車、焉耆、疏勒、拜城、英吉沙、溫宿、阿克蘇各地為尤。庫車河煤田之黑侏羅紀煤係內含菱鐵礦多至三十層,儲量可二百七十三萬五千公噸。又迪化城西之西北窯附近之菱鐵礦多至三十餘層,含鐵成分自百分之二十至五十,儲量約七萬五千公噸,蘊藏之富亦雲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