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霸業初成(1 / 2)

隨著曹叡親自率領百官開城門歸降,曹魏徹底從曆史軌跡消失,留下來的隻有勝利者。

劉昉親自走上前去接過曹叡親筆所寫的降書,他接受曹叡的投降,而曹軍士兵見曹叡歸降,手中兵器也丟下,武將甲胄也都卸下,猶如罪犯一樣。

劉昉命諸葛亮親自將曹叡等人送至行宮中,他自己則是帶領趙雲、趙風、魏延、薑維等將領前往曹軍軍營,而曹魏武將也跟隨他的身後。但是曹叡並未同意劉昉做法,反而與劉昉一同前往軍營,他也看看劉昉治軍之道。

“在下乃是蜀漢皇帝劉無忌,你們可以把我當成一國之君,也可以把我當成一軍之帥。你們都是曹魏的舊部,我劉無忌也不會做那種不仁不義的事情。現在曹魏已經不複存在,你們將成為一支無人領導的軍隊。”

“當初我給曹元仲兩個選擇,現在我同樣給你們兩個選擇:第一,繼續留在軍中效命,不過你們效忠的對象不再是曹魏,而是蜀漢;第二,你們可以解甲歸田,我絕不會強留,另外我會給予你們應得軍費,讓你們回鄉不至於餓死。”

劉昉開門見山地提出自己的要求,你要是想留那就繼續留下來,不想留下來也可以走。如果是兩軍經過大戰的勝利方,劉昉決不會親自前來。正因為這次勝利有些特殊,這股力量成為不確定因素。

壽春之圍已經持續數月,他們經曆了人生中大起大落,從凱旋接受封賞到被敵軍圍困沒有出路;從看見希望又到失去希望,這讓他們的精神承受了太多痛苦。此次大戰真正死傷並沒有官渡之戰那麼多,可他們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戰鬥力,要是有他們存在,蜀軍戰鬥力必定再次提升。

另外,劉昉看重的是他們這些人中是否會有人能夠脫穎而出,能夠承受住精神摧殘依舊保持戰鬥力,那這支軍隊的戰鬥力才是最可怕的。他們已經跌入穀底,又怎麼會懼怕其他大軍。

劉昉這番話不僅僅是對士兵們說的,還有站在曹叡身邊的武將,他們都是明白人。但是,誰也不願成為第一個人。接下來,劉昉什麼話都沒說,就這麼靜靜地等待著。

“陛下,我……我願意留下!”

偌大的軍營中靜悄悄的一片,這樣的寧靜有些反常,突兀的聲音響起,惹來眾人目光。隻見一個瘦弱的士兵怯懦的走出來,來到劉昉麵前直接跪在地上,他願意成為第一個歸降的士兵,也願意繼續留下當兵。

“你站起來回話,記住這裏是軍營沒有君臣之禮,隻有軍令!”劉昉的聲音讓他一愣,詫異的抬起頭,那模樣明顯是營養不足,這次戰爭讓他經曆了太多,要不然這麼單薄的身子也絕對不可能參軍。

“你為何要留下,難道回家不好嗎?”

“因為除了繼續留下當兵,我沒有其他的路可以選擇,家早已經沒有了。之所以選擇當兵,也是想建功立業,成為鎮守一方將領,光宗耀祖。既然選擇當兵,我就不會輕易放棄。”

那士兵言語間有些苦澀,他的家鄉早在戰爭中消失了,就連他的雙親也不在了。如今讓他解甲歸田,他自己都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在哪裏,還不如繼續從軍,哪怕是小小的士兵,他依舊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成為獨當一麵的將領,至少這條路有希望,總比沒有希望要好很多。

“你站在一旁!”

劉昉讓他站在另外一處地方,也可以說是願意留下來的士兵應該站的地方,然後他又看向那些還在猶豫不決的將士一眼,站起身來高喝一聲:“你們為何從軍?難道不是跟他一樣想要建功立業,光宗耀祖,成為獨當一麵的將軍嗎?不想成為將軍的士兵永遠不是一個好士兵!現在給你們最後選擇,願意留下的就跟他站在一起,不願意留下來的原地不動。”

片刻後,那些猶豫不決的士兵全都一窩蜂的走向第一個歸降的士兵身邊,還有一些士兵沒有動作。在劉昉的鼓動下,兩萬大軍僅留下數千人不願繼續從軍,有些則是年紀大了,他們已經失去曾經的熱血,隻願回家與家人團聚。

曹叡身邊的將領,也有數位將軍走了過去,隻有曹氏宗親以及老將留下,他們願意解甲歸田。劉昉兌現自己的承諾,數千士兵從軍籍中削去,又賜給他們一筆錢財和幾畝地,讓他們回鄉有個依靠。

當劉昉如此做法,曹叡自問自己從未做過,而他也是第一次看見有人這樣善待士兵。如果換成自己,曹叡自問做不到劉昉那樣,這次他明白自己為何會輸的那麼徹底,輸的不冤枉。

劉昉解決軍營中的事情後,這才親自邀請曹叡與自己一同前往行宮,而曹氏宗親等人也緊隨其後。軍中事情就交給趙雲、趙風等將領,魏延因為身體原因跟隨劉昉一起離開,臨行前特意叮囑薑維留意一下那個第一個站出來的士兵,悉心培養興許會有意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