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帝王之路(2 / 2)

“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孫尚香凝視著劉昉,道:“你知道嗎?我從未想過會有這麼一天!那個時候你是司馬無忌,不是現在的劉無忌!即便你在父親身邊做謀臣,可我仍然不覺得你會與他有什麼關聯。”

“當你的身份泄露,你告訴我劉皇叔是你的父親時,你知道我心裏有多擔心嗎?我怕終有一天,你會與兄長在沙場相見。或許你認為我自私,的確我是自私了。畢竟,他是我唯一的兄長,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死在我相公手中。”

“兄長也曾與我通信,我也曾提醒過他決不能與你為敵。但是兄長始終不信我的話,一次次的出爾反爾,那個時候我也生氣。如果不是你做好準備,或許我失去的人便是你。”

“我知道自己是漢朝的皇後,理應母儀天下,為大局著想。可我還是有些舍不得,不願看見你們真的生死相搏。可我也明白自己阻止不了這場戰爭,因為你們是男子漢大丈夫,又是一國之君,此事在所難免。”

“皇上,您可否答應小香,真的有那麼一天時,能否繞過兄長一命?”

“我答應決不取他性命!”

劉昉痛苦的點頭,孫尚香對自己的稱呼已經變了,他知道二人之間的關係已經無法向以前那樣,這個要求他一定要答應且做到,要是違背此諾言,他們夫妻將會徹底離心離德,劉昉也不想看見孫尚香痛苦。

當初孫尚香身份高貴卻選擇一無是處的他,哪怕孫權反對,孫尚香義無反顧的嫁給自己,哪怕與兄長作對也在所不惜。回想曾經的一切,孫尚香對自己的這份情誼讓他有些愧疚,可是走上爭霸的道路就沒有回頭路,唯有一路走到底。

當天晚上,孫尚香以身體不適第一次拒絕劉昉留宿,劉昉無奈離開。當他離開以後,孫尚香哭了,劉昉聽見她的哭聲卻沒有進去,腳步停頓片刻,毅然決然的離開前往會議堂。

“帝王路真的沒有親情所言嗎?為什麼做不到霸業與親情共存?”

徐庶、龐統、諸葛亮三人麵麵相覷,他們早已在會議堂等候劉昉的到來。因為他們這次商議的事情就是有關於攻打東吳的,可是劉昉來的時候,他們看出他心情低落,想要勸說卻又不知從何開口,唯有等待劉昉主動開口。

“臣等明白陛下的痛楚,可是為了天下百姓與漢朝江山的延續,就算是痛楚也不過是短暫的。”諸葛亮鄭重的回答,“帝王之路本就是一條血路,需要踩著無數人的血與肉方能成功。一將功成萬骨枯,一朝帝王更是如此,唯有曆經血的洗禮,情的升華才能成就帝王。”

“縱觀曆史沒有哪一朝哪一代的帝王不是踩著他人的血與肉登基的。”龐統也出言說道,“前朝秦皇嬴政縱橫天下,掃滅六國,統一華夏,不也是踩踏著無數人的屍體登基稱帝;即便是高祖皇帝奪得天下,亦是如此。”

“隻要你是皇上那一刻開始,這條路就已經注定是血與肉構築而成,尤其是在混亂的時代中,血與肉才能真正成就帝王。帝王路可以說一條孤寡且霸道的道路,正因如此才會需要很多人相助,一人之力始終是有限的力量,唯有聚集著支持者才能踏上這條路。”

徐庶接話道,“東漢末年時局混亂,天下紛爭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甚多,其中湧現出曹孟德、先皇、孫權等人建國結束這樣的混亂,可是華夏並不是真正統一,依然存在各自差異,各地仍有外敵入侵,雖少不過依然存在,唯有華夏真正統一才能將這股力量緊緊地擰在一起。”

“都下去吧!征討東吳的事情暫且放一放吧!”

即便徐庶等三人不停地勸說,劉昉仍然無動於衷,他暫時放緩攻打東吳的戰役。諸葛亮、龐統二人還想勸說,卻被徐庶攔著讓他們別說話,聽從劉昉的話離開,將剩下的時間與空間全都給劉昉自己。

“為什麼不讓我們繼續勸說,現在這個時候攻打東吳正是最佳時機啊!”

“此事暫且不急,就算我們不做任何動作,想必有人比我們更加焦急不安。”徐庶解釋道,“皇上念及皇後的情誼,遲遲不願做出行動,我們應該能理解。畢竟皇上他不是六親不認隻知道霸業之人,再說以皇上的聰明才智,相信很快就會明白帝王之路不是那麼好走的,如何取舍,他會明白的,咱們給他一點時間讓他緩緩吧!”

諸葛亮、龐統二人無奈的點頭答應,徐庶也跟著一起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