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人脈決定你的成敗(2)(1 / 3)

現實職場中,誠然因為一起工作,就會有競爭,就會有磨擦。但是現代的擇業空間比以前寬廣多了,用人的人也比以前聰明理智多了,如果你是一匹千裏馬,就一定有機會讓你跑千裏甚至萬裏,而不會讓你屈就隻跑百米,隻不過你不一定能在這家公司跑,可能因為位置有限要到另一家公司跑。在這樣的情況下,良性透明友好的競爭對大家都有益,這樣就算做不了同事,江湖上也會多一個彼此了解的朋友,以後出門不僅可以靠朋友,還可以靠當年的同事。

要想在你原來的地位上往前再邁出,靠單打獨鬥顯然不行。依然要依靠你的同事,你的家人,你的領導。一個成功者首先要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從知識結構到經營理念進行全麵更新。戰勝自我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摒棄自我為中心,多聽聽他人的建議、想法,將智融化在一起,察納雅言,博采眾長。

挖掘“人脈”這座寶藏

凡是在商界職場獲得成功的人,幾乎都擁有很大的人際關係網。經常參加各式研討會,以積極的態度,不斷結識優秀的同行、客戶及可能的未來雇主。學會恰到好處的展示自己的過人之處,給對方留下良好印象。在公眾場合,若有人想主動結識你,需要馬上做出友善回應,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謙遜與真誠。多善待一個希望結識的人,就多增加一份人際關係,多一次事業良機。拓展人脈圈有很多種方式:

初次見麵的藝術

麵對剛認識的人,重點是要讓他說什麼話?人通常本能地會想說自己的事情,所以最好不要有任何設限或先入為主的觀念,以坦率的態度,自然能拉近彼此距離。

例如,旅行社業務經理碰到銀行業者時,與其高談闊論利息、彙率,還不如以“你數學一定很好吧!”之類的話題來接近對方。若能如此,對方就有可能從業務往來的關係,變成你的重要人脈。

層層轉介紹

人脈是透過“介紹”而增加的,無論是經由朋友、以前同事、外出時候認識的遊客再轉介紹,甚至是新建立關係的人再介紹他的熟人……,這樣循環再循環,就能累積相當可觀的人脈。

有一家河南的旅行社就采用這種辦法,每次簽合同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請對方的領隊或領導介紹最鐵的關係給他們的業務經理——從反饋和統計來看,轉介紹簽約率最起碼翻兩番!

不過,如果隻接受別人的介紹,而不將自己的人脈介紹給別人,時日一久就會受到質疑,畢竟回饋是禮貌、也是互惠。

寧可錯殺,不可錯過

雖然你的時間非常寶貴,但如果你能無時無刻地推廣,見人就說的精神,相信沒有不成功的。

比如,上麵案例中的旅行社上下樓有一家保健品公司,還有一家自駕車俱樂部。俱樂部不說了,出遊大戶;保健品公司經常搞旅遊營銷,賣產品,也許該景區業務員應該上去溝通一下,送張資料總是有的;再不行,在資料上釘上該家旅行社經理的名片,人家旅行社經理也開心啊,瞧這小夥子多會辦事!

培養潛在人脈至關重要,成——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敗——少一個朋友,甚至少更多機會。

人脈資源的重要性

在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what you know),而是在於你認識誰(whom you know)。

這句話並不是叫人不要培養專業知識,而是強調“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門票”。專業與人脈競爭力是一個相乘的關係,如果光有專業,沒有人脈,個人競爭力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但若加上人脈,個人競爭力將是“一份耕耘,數倍收獲”。

當你想要開創自己的事業時,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呢?首先便是資金,而資金在銀行裏。技術呢?這也不用擔心,因為有人以販賣技術為生,所以你當然也能夠買得到。即使找不到,和其他公司進行技術合作也是可行的。所以,人是事業開展最重要的因素。

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識到了人脈資源對自己事業成功的重要性。曾任美國某大鐵路公司總裁的A?H?史密斯說:“鐵路的95%是人,5%是鐵。”美國成功學大師卡耐基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隻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所以說,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學會處理人際關係,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個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無怪乎美國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說:“我願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領更大的代價來獲取與人相處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