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人際交往中的口才魅力(1)(1 / 3)

在社交場上,你一定會被口若懸河、侃侃而談的人所折服,你一定會對幽默風趣,富有哲理的人由衷欽佩,這就是口才的魅力。想一想自己,能否談笑風生,擅於辭令,如果你覺得不太自信的話,那趕緊丟掉這些想法,耐心讀完本章,你就發現,你也會和他們一樣做得很好!

稱呼得體

稱呼是指人們在正常交往應酬中,彼此所采用的稱謂語。它是言語交際的“先鋒官”,在日常生活中,稱呼應當親切、準確、合乎常規。正確恰當的稱呼,不僅能體現對對方的尊敬和自身的文化素質,更能促使交際的成功。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稱呼得體就像行個見麵禮,使對方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使溝通順暢,交往成功。反之,稱呼不得體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慍怒,使雙方陷入尷尬境地,造成交往梗阻乃至中斷。由此可見,稱呼得體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交往活動的成敗和管理效果的優劣。因此,不論是從事任何職業的一般人,還是身負一定職務的領導人或管理者,要想生活愉快、事業發展,都需要注意研究人際稱呼的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稱呼藝術。

稱呼在人際交往和管理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早為人們所注意。社會心理學家們認為得體的稱呼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強自信,有助於形成親密和諧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又是使人精神振奮、心理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條件。得體的稱呼能縮短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使人心情舒暢。

那麼,怎樣稱呼才算得體呢?其實稱呼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模式。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語言傳統,稱呼的習慣可能差異很大;不同的職業、職務、性別、年齡的人,對稱呼的需要和期望也不盡一樣。這就造成了人際稱呼的複雜性和多元化,增加了稱呼得體的難處。但有一條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尊重他人和禮貌待人,這樣,對方心裏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反過來對方也會樂於與你接觸,主動和你溝通,這就使交往有了良好的開端。但僅有此還不夠,在具體稱呼時還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記住對方姓名

姓名不僅是將自己與他人的存在予以區別的標誌,而且不少人的名字還凝聚著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由於自尊的需要,每個人都會重視和珍愛自己的名字,同時,也希望別人能記住和尊重它。因此,當自己的名字被別人叫到時,就認為自己受到尊重,心理感到愉悅,對稱呼自己的人懷有親切感。古今中外,一些領導人、政治家和企業家對人的這種心情很了解,與人寒暄時不隻說句“您好”,而是在“您好”前麵或後麵冠以對方名字,這樣做起到了很好的心理效應。我們對久別之後仍能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的人,總是感動萬分、欽佩不已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2.符合年齡身份

稱呼必須符合對方的年齡、性別、身份和職業等具體情況。對年長者稱呼要熱情、謙恭、尊重;對同輩則要態度誠懇,表情自然,親切友好,體現出你的坦誠;對年輕人要注意慈愛謙和,表達出你的喜愛和關心;對有較高職務或職稱者,要稱呼其職務或職稱。總之,要講究禮貌,既表達出你對對方的真誠和尊重,又不卑不亢。切勿使用“喂”“哎”等來稱呼人,同時,也應力戒點頭哈腰,滿嘴恭維話。

3.有禮有節有序

在與多人打招呼時,如果群體中有年長者,也有年輕人或異性在場,就要注意稱呼的順序。一般來講,應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女後男,先生疏後熟識為宜。稱呼最能表達說話人的道德修養、知識水平和文明程度,也體現著他的交往技巧。稱呼兼顧長幼的差異,會使年長者覺得受了尊重,年輕人也心中坦然;如順序顛倒,不但會使年長者不滿,而且被稱呼到的人也會感到窘迫。再者應注意尊重女性,在與一個同樣年齡、身份的群體打招呼時,先稱呼女性,會使對方感到你有較高的素養,從而樂於與你交往。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各點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製約、密切相關的,它們從不同側麵共同決定著稱呼的得體與否以及稱呼得體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隻有依據稱呼對象和交往場合等的具體情況,從多方麵分析稱呼對象的稱呼需要,選擇得體的稱呼語,才能收到最理想的稱呼效果。

寒暄得當

寒暄又叫打招呼,是人與人建立語言交流的方法之一,是交談的潤滑劑,它能使朋友在某種場合心領意會,讓不相識的人相互認識,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把單調的氣氛活躍起來,為雙方進一步攀談架設友誼的橋梁。

1984年9月,中國與英國關於香港問題的第22輪會談在釣魚台國賓館開始了。

中方代表周南和英方代表伊文思相遇並寒暄起來。

周南說:“現在已經是秋天了,我記得大使先生是春天前來的,那麼就經曆了三個季節了:春天、夏天、秋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啊?選”

這是發生在中英關係史上的一次重要談判,時間是1984年秋季——達成協議的關鍵時刻。內容是我國對香港主權的收複問題。

周南在這次輕鬆的寒暄中,運用暗示、雙關的手法,巧妙利用交際的時令特征,即秋天的特點及其象征意義——成熟與收獲,將我方誠懇的態度和希望以及堅定的決心,含蓄委婉地表達了出來。

這種寒暄意味深長,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和靈活的策略性,無窮之意盡在言外。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寒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